國際海事組織(IMO)制訂的2020年船舶使用低硫燃料油規定日益 逼近,此一新制若正式上路,粗估全球海運燃料成本將上漲25%,增 加約240億美元支出,運費預估需要調升約一成,勢必造成全球海運 運價大漲。
業界指出,全球各大船公司都還在觀望等候,除了低硫油有供應的 困難,使用脫硫器脫出的硫如何處置,也非短期內能解決的問題。
IMO為提高空污防治,規定2020年起,全球船舶最大硫排放量從目 前的3.5%降到0.5%,這項規定將迫使航商改用高價的低硫燃料油, 包括輕柴油(MGO)及超低硫燃料油,粗估到2020年,全球海運燃料 成本將上漲25%,增加約240億美元支出,運費粗估需調升約一成。
以目前擁有國內最大散裝船隊,船隻逾百艘的慧洋海運來估算,如 果每艘船都裝脫硫器,總花費超過2億美元,約60億台幣,是非常龐 大的負擔,如果改用低硫油,萬箱級貨櫃船一年增加上百萬美元支出 ,海岬型船也要6、70萬美元,勢必造成全球海運運價大漲。
不過對於低硫燃油規定,慧洋表示目前還沒有具體實行方向,因為 法規對operator(營運商)的影響較大,owner(船主)非首當其衝 ,所以這個階段以密切注意是否有較符合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為主, 未有實際行動。
陽明海運與台灣航業等也表示,這個案子還在研究階段,目前沒有 具體行動。業界則分析,如果採用低硫油,估計增加費用每艘每年百 萬美元上下,約兩年費用就夠裝一台脫硫器,但全球只有三家廠商有 生產脫硫器,排程是三年以後。如果選擇採用脫硫器,排出的硫是排 向大海,還是收集起來,收集的廢棄物如何處置又是一大問題。
中鋼運通高階認為,既然要減碳,長期來看還是要用低硫油,美國 與加拿大已規定進入其兩百浬海域船隻,要改用低硫油,目前很多國 家供應低硫油還有困難,倒是中油回覆船公司,表示可供應低硫油。
中國航海技術研究會建議國內中小型船公司,可與油商簽署長期採 購低硫合約,大型航商可考慮訂造LNG船或改加裝脫硫器因應,長遠 可研究發展電動船可能性。
<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