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波羅的海乾貨船綜合指數(BDI)全年均數是1,133點,與2016年的685點相較,漲幅高達68.35%,12月12日更創下四年新高,達1,743點。展望2018年,由於今年估計市場船噸僅會增加1%,市場需求約成長5%,業界估計今年每家上市櫃的散裝船公司都可獲利,且獲利會加碼。
由於因應不同船型權重調整,BDI於今年啟用新的計算公式,加上歐美剛結束連續假期,開市首日收盤指數為1,230點,較去年封關指數1,336點大跌136點。但波羅的海航運公會(BIMCO)已預測散貨船運市場運力增幅僅約1%,這是自1999年以來的最低增長速度,而市場需求估計增加5%,2018年全年散裝貨船市場需求高於供給已成定局,市場將會有更顯著的好轉。
裕民航運總經理王書吉指出,今年散裝船運市場估計會比去年更好,主要是因全球經濟看好,中國大陸對鐵礦砂需求面大,基礎建設會帶動大宗物料運輸成長,至於會有多好,舊船拆解速度是一大關鍵,市場好了,船東就會捨不得拆船。
另國際情勢發展也是一大關鍵,其中北韓問題較令人擔憂,而昨日傳出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在新年賀詞上對南韓釋出善意,對業界算是一項利多。中鋼運通高階分析,南韓是鋼鐵產業大國,一年礦砂進口量估計近7千萬噸,如果南韓港口作業發生問題,對市場是會有一定程度影響。
四維航運總經理周英朗指出,美國擴大基礎建設,加上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效應,今年市場是頗為看好,2019年開始國際海事法規對壓艙水管理系統、硫化物與氮氧化物排放的規定,將可加速舊船淘汰,對市場都是有正面影響的。
知名海運研究機構克拉森統計指出,過去10年糧食貿易複合成長率超過5.3%,運輸量僅次於鐵礦石。另Cargill研究顯示,未來5年內,全球糧食貿易量將以每年3%∼4%的速率增長,國際糧食理事會預測,因為亞洲與非洲國家的需求,到2022年,全球糧食運輸量將達到5.55億噸,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因此在2018年,巴拿馬與輕便型船舶相當看好。
但正德航運副總經理林勝鶴與中鋼運通高階認為,對市場影響最大的還是運礦砂的海岬型船,不過林勝鶴也分析,近年因為中國大陸強力做污染管制,大宗貨的鐵路與公路運輸量銳減,轉往河海的內貿運輸,也因此提高了市場對輕便型船的需求。<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