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鐵董事侯貞雄最近指出,高鐵建好後,可以將台灣省變成台灣
市,使台灣形成一日生活圈,他透露,高鐵營運後,只要載客人次達
到十四萬八千人,就可以達到損益兩平,而且額外產生業務收入還不
算,因此,他認為高鐵是一項會賺錢的投資。
侯貞雄是在台灣大學經濟系,以「Case Sutdy 台灣高鐵
」為題發表演講時,做出前述表示。
侯貞雄指出,台灣高鐵目前營運的工程的預算,與原先規劃只有超出
八%,超出的金額不到三百億元,算是控制非常良好,其中台灣高鐵
的命運也相當坎坷,因為在八十六年簽約時,就遇到東南亞金融風暴
,隨後又遇到九二一大地震,導致高鐵一些建設的地震係數必須重新
更改,這部分多增加的金額就占超出預算金額的一半以上,所以高鐵
預算算是控制相當好的。
對於台灣高鐵目前遇到的紛爭,侯貞雄表示,其實是一場誤會。因為
當初高鐵的預算是五千億元,另外,有一千億元是土地,屬於政府補
償的部分;台灣高鐵與中華高鐵在競標時,講的是台灣高鐵不須要政
府補償,而中華高鐵則要政府補償一千億元,因此,台灣高鐵最後可
以脫穎而出。
侯貞雄說,台灣高鐵得標是因為可以讓政府零補償而非零出資,政府
出資的比重,按照獎參條例可以到達二○%的程度,他指出,當初台
灣高鐵在做資金規劃時,也包含這部分資金。現在有部分資金沒有到
位,自然會出資金缺口的問題。
他表示,目前台灣高鐵的出資比重中,五大股東出資二八%,政府直
接投資為一二%,泛公營事業投資二五%,但其中若按權益法計算,
則這二五%中,屬於政府直接投資的部分有四.七七%。
侯貞雄指出,根據台灣高鐵的估算,台灣高鐵的票價是以台北到高雄
航空票價八折計算,而現在則是以每公里三.四五九元計算,並可消
費者物價指數調整,初步預估營運量達到十四萬八千人即可達到損益
平衡點。
侯貞雄表示,也有人說,若政府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觀光,大陸人來台
可能都要坐高鐵,這樣極可能在高鐵營運第二年載客量就可超過二十
萬人次。
<摘錄工商A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