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是否能夠順利籌資、如期通車引發各界關注。據了解,為順利籌
募資金,台灣高鐵部分增資額度已委由台新、新光、富邦等金控公司
,以私募方式進行,主要對象為銀行往來所掌握的高資產客戶,以及
民間企業,開出參與增資的條件優渥,年報酬率甚至高五%以上,惟
受到「通車可能生變」的傳言影響,導致部分客戶態度轉趨猶豫不決
。
相關金融機構指出,原本代為增資的進度順利,且本週內就有好消息
,但一場立委質詢被解讀為「高鐵籌資不順」、「無法在明年十月如
期通車」,已對即將定案的籌資計畫造成影響,客戶是否願意認購,
銀行已無法預期。
金融機構高階主管表示,截至三月底為止,高鐵今年度的募資計畫,
已募集到三十八億元,七月底前募集七十五億元也沒問題。只是由於
高鐵此次增資金額不小,加上部分股東無法參予增資,所以委託金融
機構,代為就往來的客戶中,以私募方式尋找有意參與的對象。
金融機構主管認為,金融機構與民間企業有密切的往來,同時,也擁
有許多高資產的客戶群,因此委由金融機構,代為尋找私募對象,是
很正確的策略,也因為參予高鐵增資的報酬率,超過五%以上,比現
在的定存利率高出數倍之多,因此洽詢過程中,不少企業與大戶都有
意願購買,在週三以前,一切進行的相當順利,甚至本週內即可進一
步宣佈好消息。
然而,高鐵可能無法順利增資,並導致無法如期通車、政府可能接手
的消息,讓不少原定將認購增資額度的客戶,感到疑惑與不解,金融
機構立場也非常尷尬。
一名金融機構高層人士說:「根本是子虛烏有的消息,害得不少客戶
致電詢問,最後是否真的會按原本答應的額度認購,已變得無法預估
」。
<摘錄工商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