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每個立法院會期,經常聽見多位在野黨立委強力批判高鐵,尤
其是在高鐵公司辦理集資的關鍵時刻,造成部分企業疑慮,臨時縮手
。政治,似乎是高鐵興建過程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高鐵合約是在國民黨執政時簽訂,但五年多來泛藍陣營一直緊抓高鐵
問題不放。儘管獎參條例明確規定,政府與公營事業投資高鐵最高比
率為其資本額20%,立法院仍決議國營事業不得再投資高鐵,主要與
台灣高鐵公司董事長殷琪的挺扁色彩有直接關係。
台灣複雜的政治環境中,很多企業都了解最好不要扯上政治,否則會
遇上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殷琪對此卻不忌諱,不但擔任陳水扁總統的
國政顧問,還接受政府邀請出任監察委員提名審查的審薦委員,更引
發在野黨強烈不滿。
雖然殷琪認為,個人的政治取向與高鐵公司經營無關,並有意化解與
泛藍陣營的誤會,還親自拜訪國民黨主席連戰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
但在藍綠傾軋、朝野互信不足的情勢下,效果不彰。
此外,高鐵公司在投標時,對興建、集資與經營均相當樂觀,還提出
政府不必出資,且每年有一定比率的回饋等;沒想到,整體經濟環境
快速變遷,景氣下滑,導致高鐵增資困難,才會希望政府與國營事業
參與高鐵投資。
高鐵公司認為,「雖然無意與立委交惡,但樹大招風,打高鐵就能搶
占媒體版面,因此在野黨立委樂此不疲」。此話有部分反映事實,但
並非全然如此。高鐵公司若能如期完成籌資計畫,就沒有話柄被在野
黨做文章。
由於高鐵被貼上綠色的政治標籤,對其增資作業明顯造成阻礙。理性
討論的空間也被政治意識形態壓縮,立法院不斷出現對高鐵不利的決
議,並不奇怪。
<摘錄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