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核四封存後,行政院宣布召開全國能源會議,盼能由全民討論未來電力哪裡來?若從討論議題、參與代表及未來施政參考等面向分析,加上2016選舉在即,無論是核四、電價或能源稅皆碰不得,恐怕又是一場行禮如儀的全國大拜拜。
國內各界高喊節能減碳,可追溯至民87年在李登輝擔任總統時代,召開第一次全國能源會議時,主張重新檢討或加強執行與溫室氣體排放之能源與產業政策。近20年,能源會議屢次提及溫室氣體減量法及開徵能源稅,至今原地踏步,「能源稅早已成為政治敏感議題」。
因應網路時代與年輕族群,能源會議今首次納入學生代表更有網路會議聚焦討論,可惜「形式多過於實質意義」。為回應各界對能源議題討論之殷切期盼,行政院僅簡單交差了事地交辦開會,可惜因看守內閣行動力不足,能源會議結論僅供參考。另,網路討論成員約2百餘人,學生代表則由官方教育部推派,其代表性是否足夠?
再者,身為國民黨主席的朱立倫,還有另一身分為新北市長,轄區內有兩座核電廠,其中核一廠1號機正面臨核燃料池「棒滿為患」,若未來已使用過燃料棒無處去,機組最多只能運轉至明年3月,屆時將面臨停機窘況。
上述情況,朱立倫不可能不知情。台電核一廠乾式貯存計畫屢遭新北市卡關,去年底九合一選前低調冷處理,如今水保計畫依舊未過,加上朱立倫甫接黨主席後,對核能議題小心謹慎,直接改派經發處副處長參加全國能源會議,以拖待變不願直接面對棘手的能源議題,恐將越來越背離民意。
能源會議從喊出召開到實際執行近10個月,各界對此議題早已退燒,行政院被動行事風格,總讓外界逼罵,才有進一步動作。從過去三次會議結論可看出,雷聲大雨點小,當前施政困難,若再加計明年大選的外部因素,不免要問,毛內閣的全國能源會議到底是為誰而辦?<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