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台電核四廠未來停止運轉與核一、核二及核三廠除役,會給產業界帶來多嚴重的危機?中鋼董事長鄒若齊昨(19)日指出,經過縝密試算,如果核四廠未來不商轉,且核一、核二及核三廠除役,則估計從115年起,整體鋼鐵業生產成本每年將增加125∼155億元,且影響從業人員及相關家庭生計,多達近百萬人。
因此,鋼鐵公會已向政府表明,要求核四商轉,且核一、二及三廠延役,以減輕對中鋼、中龍及鋼鐵中下游產業的衝擊。
中鋼昨日舉行中元普渡祈福典禮,由鄒若齊率領總經理宋志育、執行副總李慶超及行政副總李雄、生產副總鄭宗仁、企劃副總王茂濱及業務副總劉季剛等多位一級主管參加。
鄒若齊說,當中鋼努力展開升級、降低成本及強化原料競爭力的同時,國家的能源政策將會深刻影響到未來的發展,經過試算,如果核四不商轉且核一、二及三廠除役,估計到115年時,整體鋼鐵業成本每年將增加125∼155億元,即使核四商轉且核一、二及三廠除役,則 115年時,每年成本也將增加77∼100億元。
且在鋼鐵產業獲利微薄情形下,鄒若齊指出,將會影響到鋼鐵業7 萬位從業人員以及下游10家加工產業約23萬人的生計,加上他們的家庭,影響範圍更大,多達百萬人。因這種發展太嚴重,所以台灣鋼鐵公會已向工總清楚表明,在核能安全保證前提下,鋼鐵工業要求政府,」核四商轉、核一、二及三廠延役」。<擷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