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鋼曾因轉投資中鴻(燁隆)及中龍(桂裕)付出慘痛代價,當年含
淚播種,如今含笑收割。集團三家鋼廠若能順利合併,由於產品線互
補,中鋼在全球鋼鐵工業能見度大增。
依產線流程,中鋼是一貫作業煉鋼廠,產製扁鋼胚,下游銜接中鴻單
軋廠。由於中鋼扁鋼胚自用尚且不足,中鴻扁鋼胚料源受限,營運載
浮載沈。中鋼購併中鴻後,仍未解決料源問題,中鴻數度瀕臨股票下
市命運,更讓中鋼吃盡苦頭。
而中鋼轉投資中龍初期,才發現這是個陷阱。中龍是電爐廠,以廢鋼
為原料產製小鋼胚及H型鋼,中鋼看好其在台中港有新廠計畫,可掌
握中北部市場利基,但在進駐後發現,中龍已被掏空。
中鋼轉投資二大鋼鐵本業,才發現進退失據,但攤開策略地圖,卻又
明顯看出,中鴻、中龍與中鋼之間互補的地位。中鋼高層遂啟動海內
外策略聯盟,取得日本和歌山高爐廠的扁鋼胚供貨長約,解決中鴻料
源不繼的問題。
受惠於國際鋼市景氣大好,中龍高爐案也順勢展開。三年半後,年產
量可達250萬公噸,可有解決中鴻的料源問題;而高爐產出的鐵水
,直接挹注中龍電爐,減少對廢鋼的依賴,不僅有助提升品質,也可
大幅降低成本。
原先外界認定中鴻、中龍是二大不當投資,在經過一番整頓,已經轉
危為安,隨著國際鋼鐵景氣持續穩定發展,中鴻及中龍的地位更已非
吳下阿蒙。
中鋼當前積極構思整合三大鋼鐵事業,建立更完整的產品線,以擴大
施展空間。未來產能若能發揮極致,中鋼年產可挑戰2,000萬公
噸,躋身全球前15大鋼廠。
全球鋼鐵業近年來掀起一股併購風潮,大恆者大趨勢確立。台灣鋼鐵
市場腹地有限,加上中鋼有公股色彩難以推行許多擴張策略。當國際
競爭者規模愈來愈龐大,中鋼身影就益顯弱小,現在從集團鋼鐵事業
整併做起,不失可行辦法,中鋼可掌握更多籌碼,有效提升國際鋼市
能見度。
<摘錄經濟A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