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陳莉蓮罕見在接受媒體專訪時,透露接手裕隆集團的心路歷程,談她如何接下裕隆前執行長嚴凱泰留下的重擔,對於三年來的投入與考驗,嚴陳莉蓮首次接受專訪,闡述她的經營理念與對策,以下為嚴陳莉蓮的專訪紀要:
問:你曾說,汽車產業正面臨百年最大變革。你認為,當前裕隆集團的角色、未來的考驗及最大的機會是什麼?
答:環境變化快速、科技應用持續進化、產業跨界競爭激烈,可以預見的是,汽車產業將持續變革,未來的挑戰只會更險峻,但對裕隆集團來說,也是很大的機會。
產業新競局 擴大結盟應戰
裕隆過去數十年在汽車產業打下很紮實的基礎,現階段我們要務實地:「穩」住腳步、調「好」體質、「轉」型定策,把握跨出下一大步的機會。
隨著節能減碳環保要求,汽車產業「新四化」,即「電動化、智能化、連網化、共享化」趨勢,將加速創新商業模式發展。未來台灣面對CPTPP要求,持續調降進口關稅等情勢,將不利台灣燃油車及國產車市場的發展前景,增添更多的經營挑戰及不確定性。
汽車業百年大變局,產業將迎來「變遷戰」,裕隆集團除延續務實轉型策略外,未來將整合集團跨公司之資源及對外策略聯盟。以裕隆、鴻海兩大集團的強強結盟為例,在新能源、智能、網聯、移動生態系等產業趨勢,都帶領集團朝向下一個十年轉型升級之路邁進。
問:裕隆集團旗下多家指標企業已有一番策略調整,這些公司未來的營運方針及策略為何?
答:先談方針,集團企業各擁資源與基礎,我當前有兩個要求:鞏固與優化。這包括裕日車、中華車、納智捷三家品牌公司,未來五年的新產品導入、推出計畫,要「擴大力度、加快腳步」,因為產品是出海口,是一切發展的根本。
裕隆汽車要發揮它製造的優勢,尋找多元客戶及新業務,例如「電動物流車及儲能業務」開拓等。至於裕融企業,在融資事業上已橫跨「汽車、企業、消費」三大金融市場,未來要持續深耕多樣化產品,市場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在水平事業方面,包括出行服務(格上)、維修通路(行冠)及充電網路運營(裕電),除了自身業務開拓外,未來也會與集團企業創造出綜效。
嘉裕方面,是台灣西服的第一品牌,但西服市場鈍化,嘉裕正力圖轉型,包括開發新正裝、進入軍服新通路體系及衍生開發周邊商品等。
問:承接集團最大責任後,你對經營的想法是什麼?
答:除了各事業體各自基本盤的鞏固與優化之外,我更重視兩件事,一是經營理念的改造,另一件是發揮事業體綜效。
人才擺第一 重視團隊精神
在「經營理念的改造」方面,裕隆集團是從工業製造起家,很會製造產品,但在賣東西方面就比較弱一些。我要求未來任何策略的研擬,都要從顧客的角度倒回來思考,顧客包括最終消費者以及經銷商,你要了解他們的需求,配合他們的需求,把銷售以及服務真正做到位。
在事業體綜效的發揮方面,未來在CPTPP的壓力下,台灣國產車將面臨極大壓力,但是需求仍在,我們須突破框架、創新經營,以超越過去僅看成本、產品與KPI上的市場邏輯。
至於經營模式如何創新,顧客體驗與需求是關鍵,裕隆集團事業涵蓋「食衣住行育樂」,是全方位的生活集團,但各事業體傳統上不相聯屬,我們將以「數位轉型做為工具平台」,以整合集團量能。我們要讓顧客僅面對「一個裕隆」(one Yulon),這是往後幾年要努力的方向。
問:在企業的轉型與創新中,最大的關鍵是什麼?
答:人才,人對了,事情才做得順。也許是因為我當國手運動員的背景,人才之外,我也重視還得要有團隊精神,就像在球場上,你要隨時視球場的情況,與隊友做好補位、打好團隊戰,如果球隊不能贏球,你個人擁有再好的成績也枉然。
在未來人才的培育上,過去集團各公司基本上是各管各的,我認為這個藩籬要打破,畢竟未來的商業競爭是「跨界競爭」,人才也要有跨界視野,更何況裕隆集團的事業橫跨了「食衣住行育樂」各領域,因此,擁有一群具備跨界視野的領導人才,更是裕隆集團未來順利「轉型升級」的基礎。
管理再進化 聆聽市場聲音
所以集團在今(2021)年推動成立「育才計劃」專案,集結集團各事業體多名潛力人才,透過機制與流程,在同一個平台上互相交流與學習,站在集團的高度,建立新視野與新能力,爭取扛起集團各事業體「轉型升級」的重責大任。
這兩年我對集團主艦企業的總經理賦予較大的權力,也希望他們承擔更大的責任,最重要的是,他們不是只顧好自己的領域就好,也要多站在集團角度貢獻心力,所以我把裕隆姚振祥總經理、裕日蔡文榮總經理提為決策委員,未來我會繼續朝這個方向走。
問:你接手集團執行長後,如何逐步推動轉型?
答:裕隆集團在凱泰執行長多年的經營布局下,打下了穩固的基礎,但在新環境下不能再用老招式。「調整」不代表過去是錯的,只是因為環境變了,不做徹底改革,那就真的錯到底了。
所以我上任之後,歸結主要就是做幾件事,一是重大決策變革。包括自主品牌納智捷朝「開放平台」務實轉型,其次、新店裕隆城改「先商業後住宅」,有序推進。這兩件事,穩住了裕隆集團的財務。
這兩件事說來輕鬆、做來複雜,若沒有裕隆的團隊,確實不容易做到。
第二件事是針對組織文化的改變。我特別重視「開放透明」的組織文化。這幾年在組織管理上,我第一是推動「7+2」的管理架構。
對裕隆集團旗下各事業體授權賦能,賦予集團企業更多權力,讓接近市場的人說話,更能聆聽市場的聲音。
所謂7+2的管理架構,即七家主艦企業、兩家專案管理公司。前者包括裕隆、中華、裕融、裕日、納智捷、鴻華先進以及嘉裕,後者則包括裕隆集團大陸總部、裕隆建設。分層管理,層次明確。
第三、是針對重要策略議題,成立集團、跨公司策略專案小組對應。我三年前接掌裕隆集團後,以「務實轉型」做為經營基調,今年集團五大上市公司都恢復盈利,但是我們未來面對的挑戰還很大。<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