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外界認為我要為納智捷設下停損,這樣說不對,我是因應環境變化做出戰略上的調整。納智捷這一路走來坎坷,但若不是裕隆這多年來的耕耘,我們與鴻海的合作也不會成局,台灣電動車產業鏈也不會有今天的起步條件。
因此,在戰略上,我們做出重大調整,從過去的「重資產、單一客戶」,轉變為「輕資產、開放多元客戶」的開放平台策略。未來,納智捷的新能源車將以我們與鴻海的合資公司─鴻華先進的MIH平台為基礎,結合鴻海集團的資源再出發。
發展自主汽車工業一直是我公公、婆婆的心願,也是凱泰一生念茲在茲的願望。凱泰曾說過:「走自主品牌(納智捷)這條路,是我生命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事。」他希望在實現父母親遺志的同時,也能夠為台灣汽車工業的進階發展盡一分力,這是企業家無私的胸懷,凱泰深刻的了解,沒有自主品牌,台灣汽車工業永遠只是代工配角,命運永遠掌握在別人手中,他不迷惑於賺快財,而是致力在布局賺長財。
台灣汽車市場一年只有40幾萬台,外界都不看好自主品牌事業,父母親的遺願雖然是凱泰投入納智捷自主品牌的最大動力,但他憑的不是一股情懷而已,而是經過多年來的策略布局。打勝仗是我們的目標,但前提是我們不打輸不起的仗。
鴻海集團之所以與裕隆合作,前面提到的,很重要的一點是裕隆是台灣唯一擁有整車正向開發能力的企業,這個正向開發能力是凱泰執行長堅持十幾年、繳了許多學費下來的結果,雖然他等不到看到台灣電動車產業鏈的起飛,但台灣現在電動車能有今天的發展條件,這都是凱泰為台灣汽車努力的重大貢獻。
問:攜手鴻海推出電動車後,談談裕隆集團下一步在電動車的發展策略?
答:2019年在我們宣示以「輕資產、開放平台、多元客戶」做為我集團華創研發的新策略後,由於這樣的理念與鴻海劉揚偉董事長想把ICT產業IDM模式導到汽車產業的理念不謀而合,所以劉董事長主動找到我集團,希望探討合作的可能。
我們兩大集團在電動車方面有很強的互補性,鴻海需要裕隆的整車正向開發能力與團隊,裕隆需要鴻海的全球規模、供應鏈、客戶網絡及三電關鍵零部件,所以我們的合資公司鴻華先進很快就成立了。
當然這麼大的一件合作案,能夠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時間就談成,除了前面提到的雙方互補性之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雙方高層的互信。我與郭創辦人及劉董事長溝通很好,我們理念一致、彼此信任,有理性的一面,也有感性的一面,劉董事長曾說他希望讓凱泰執行長的自主品牌夢想延續下去,這些都是打動我的因素。<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