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實業副總經理林慶盛、奇美文化基金會執行長郭玲玲表示,奇美以博物館、醫院、樹谷園區回饋鄉里,創辦人許文龍除了準備把畢生積蓄捐出來外,還期許公司多賺錢來投入公益志業,對員工而言雖是負擔,卻是「光榮的負擔」。
談到新的奇美博物館,林慶盛表示,新館將由前奇美董事長廖錦祥擔任董事長兼館長,將會辦得有聲有色,參觀人次目標是一年要超過200萬人,國際化是發展重點之一。以下是林慶盛、郭玲玲的訪談紀要。
問:奇美實業對於文化藝術回饋的想法為何?
林、郭答:創辦人認為文化素質是很重要的,1989年開始籌備現有的奇美博物館,當年同時首開企業贊助藝術的機制,開辦「奇美藝術獎」,培育本土藝術家,25年來,總共有252人拿獎,發出近7,000萬元獎助學金。
獲獎的青年才俊繼續在國內外從事藝術創作,擔任教師及演奏家,奇美藝術獎儼然成為年輕學子爭取藝術桂冠的重要指標。
奇美博物館現有珍藏超過1,000把小提琴,2003年起,實施免費外借辦法,這些年已出借2,400次,現在尚有約200把出借給優秀學生或演奏家。
問:對於醫療回饋的想法?
林答:當初舊逢甲醫院發生財務危機,欠債數億元,創辦人決定接手經營。一開始,奇美實業特別支援該醫院各項行政資源,著手改善整個醫療服務團隊的薪資、待遇,並重新規劃設備投入等,近幾年成為台灣有名的教學醫院。
為平衡台南地區的醫療資源,2004年在靠山的溪北地區成立柳營院區,2011年在靠海的佳里設置分院。奇美醫院現在三個院區擁有近2,500個病床,每天門診人數近萬人。值得一提的是,急診業務醫療成本大且容易產生糾紛,以照顧所有病人為運作主軸,奇美沒有選病人的想法,一律照收。目前大台南地區的急重症病患的就醫比重,奇美占了四分之一。
問:對於環保所做的努力為何?
林答:只要是公司旗下的相關事業體,包括環保及安全的投資,創辦人的想法是「沒有上限」。奇美進行中的樹谷園區開發,一如名稱取為「樹谷」,即是希望為後代留下一片樹林,目前已種3萬棵,且全是台灣原生種,目標要達到10萬棵。
不同於一般工業區,「樹谷」講究生態、生產、生活「三生共構」,配套園區的運作,也設立一個基金會,推動社區營造、關心偏遠地區原住民、在地文化維護等等。
其中,該基金會有一項特別的功能是設置考古中心,這是台灣民間唯一有系統在做考古工作的單位。主要是在南科開發時,在當地發現地底下存有三、四千年的原住民遺跡,投入資源來進行維護。<擷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