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鐵公司董事長殷琪指出,高鐵公司已從聯盟公司轉型到計畫公
司,並正走向營運公司,三階段的轉型完全不同,內部必須調整及改
變,需要依賴一個非常強的董事會。
對於當前國內政經情勢,殷琪說,兩岸正面發展,有助於台灣經濟,
但最近各界關切的兩岸對立、國家定位等問題,是長久以來一直存在
的問題,她不覺得最近有何特別惡化或特別好的差異。但她認為,這
幾年大陸經濟開放對台商有好的機會點,對政府會產生壓力。
在一連串「高鐵造勢」活動後,殷琪近日放緩緊湊的行程,日前接受
本報專訪時,暢談國家社會的遠景目標、高鐵與大陸工程的過去與未
來方向,以及公司治理、子女教育等。以下是訪談紀要:
問:兩岸無法三通可能導致台灣經濟衰弱、競爭力流失,政府與企業
該如何面對此一問題?
台灣不會被邊緣化
答:這要看產業的性質,基本上,企業無國界,可是台灣大型企業到
大陸投資,就變成政治議題,操作者並非企業本身,而是兩岸的政府
。
我始終不認為台灣會被邊緣化,也不知道如何邊緣化,因為今天大家
談兩岸產業,大多指製造業,現在已逐漸轉移到大陸,我覺得我們太
把台灣和大陸擺在一起,忽略了其他發展與領域。
台灣已經不是傳統製造生產基地,要思考未來應該發展什麼,部分走
出去的產業,是為了延續過去的製造業和拓展業務的機會,兩岸實在
很難籠統來談,應該談個別企業和企業生存的問題。
生物醫學前景看好
問:台灣應朝那個方向發展較有利?
答:一個公司面臨挑戰時,會回過頭來看還有什麼資產或資源可以重
新組合,但事實上台灣有很多產業尚未做整合發展。
以高鐵新竹站區將開發為生物醫學園區為例,台灣醫學產業是可以整
合、開發的,因為台灣有很強的醫學人才,也培養很多優秀醫生,尤
其東西方人種不同、基因不同,中研院在某些醫學技術或研究上是領
先的,可是我們在醫學服務上做得並不夠。
我認為新竹生醫園區前景看好,發展空間也很大,像現在全世界人口
老化、兒童醫療衛生問題,越來越受重視,但我們空有專業的醫學和
醫生,卻沒有專業的醫院。
泰國現在專門推動「醫學旅遊」,很多歐洲遊客到泰國一方面從事旅
遊,一方面進行「輕微」的美容、整型手術,如果台灣醫學可以廣泛
利用,醫學產業應有不錯的發展。
問:除了醫療產業,台灣還有其他具發展潛力的產業嗎?
答:談醫療產業其實已經超過我的範圍,基本上我還是在工程界,最
近大陸工程也在整合過去的經驗,否則到國外會沒有競爭力,當然整
合過程有一點辛苦,很多企業會安於現狀,這是一種惰性,營造業不
是全球性產業,為了企業發展,必須走進區域。
現在我們在看印度市場,如果廣泛的工程界整合不在台灣內部做,去
和國際廠商整合得花更多的時間和成本。
印度市場深具潛力
問:在印度的發展狀況如何?
答:印度市場已經走了一年多,這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市場,大陸工
程在印度直接的工程有兩部分,一是捷運、一是公路,其中大部分還
是在捷運,畢竟這是過去累積的經驗。
問:談談高鐵興建多年來最艱辛的故事嗎?
答:高鐵的故事其實很多,我們也在蒐集七年來的點點滴滴,不管大
小、有趣或很煩的東西,可是講到最艱辛的故事,反而想不出來,因
為走過去就過去了,我從不後悔做某些事,也沒時間後悔,只希望從
過去經驗學習一些東西,可以讓未來走起來更輕鬆、更容易一點。
問:高鐵公司推動公司治理現狀如何?
答:幾年前第一次去高鐵甄審委員會時,我們很清楚的了解,高鐵公
司現在是聯盟性質,我們只是一個發起人,未來這會是一家公眾公司
,因為高鐵屬於公眾事業,所以經營面、董事會和一般上市公司不同
,社會會多一些期望與看法。
高鐵的公司治理規劃了一年多,去年改選董監事,找了三位獨立董事
進入董事會,這一年董事會本身的成長與經營階層互動狀況,都是良
性的。
經營者非公眾人物
問:外界已把殷琪和高鐵劃上等號,高鐵成敗等同於殷琪的成敗,妳
怎麼看這種現象?
答:這種等號並不好,我希望改變,把從人的認同轉變為對公司的認
同,最近我在思考如何扭轉這種印象,希望外界不要把企業經營者抓
出來當成公眾人物。
當然每件事情都有一定的困難,我不會去假設或衡量那些困難度,只
有儘力去做,當初承接高鐵工程時,就知道遲早會和政治扯上邊,還
好,後來發覺並沒有超出我們想像的範圍。
至於公司治理,高鐵經營可分為兩部分,一是外部與政府溝通,一是
內部的調整,這部分比較難,因為高鐵是從聯盟公司轉型到計畫公司
,明年通車將再轉型為營運公司,這三個階段完全不一樣,台灣也沒
有這種模式和經驗可以拷貝,所以內部要花更多的功夫,碰到就得做
。
公司治理穩固經營
問:高鐵公司如何確保三個階段的轉型和運作都很順暢?
答:這要看我們如何定位公司治理,事實上公司治理的是董事會股東
代表,高鐵在聯盟時期沒有公司,也就是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