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發電占比雖不大,但去年夏天用電尖峰時,卻多次成功登板救援,讓供電免於亮紅燈,為增加水力發電量,台電昨(10)日宣布未來將積極建置「微、小型水力設施」,預計開發20個小水力設施,裝置容量達2.33萬瓩,年發電9,400萬度,供給近2.7萬戶用電。
台電表示,裝置容量小於100瓩的微水力與容量2萬瓩(20MW)以下的小水力,都是利用既有水利設施直接加設電機、水輪機及馬達等發電設備,工程簡易、工期短,對生態的影響也比較小。
在小水力部分,台電將分成3期推動,第1期將在石門水庫與集集攔河堰設置小水力,年發電量4千萬度,預定2021年7月商轉。
台電發電處副處長李重億表示,今年7月鯉魚潭景山水力發電也將動工,預估2020年7月商轉,年發電量1,400萬度,可供4千戶用電。
除了小水力外,為讓水力發電充分利用,台電也開發出利用高低差發電的微型水力發電設施,去年8月首座微水力在花蓮立霧電廠啟用,每年可發出3.6萬度電。
台電東部發電處廠長葉丁財表示,立霧電廠是蓋在日據時期的老電廠,主要是引入立霧溪和砂卡礑溪水發電,其中位於高處的砂卡礑溪主要是用作冷卻水,兩條溪水間高低落差超過100公尺,要經過兩段消能池緩衝,才能引入電廠。
以往這段高低差產生的動能並未被妥善利用,葉丁財笑著說,員工發揮巧思,把報廢馬達改裝成發電機,就可以利用高低差發電,發出來的電能提供立霧電廠6成用電。
李重億指出,近期計劃在萬大電廠機房內設置約30至50瓩微水力,未來也會繼續盤點,既有水力設施都有可能,讓水力發電積少成多。
葉丁財補充說道,台電東部碧海、清流還有立霧分廠上游未來也計畫興建微水力設施。<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