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進入選舉年之際,楊偉甫接下台電董事長的重擔,他表示,未 來除加速台電的多角化經營外,更重要是改造台電工程師文化,要把 台電形象變「柔軟」。
讓工程師會溝通
楊偉甫向來給人邏輯清晰、條理分明形象,擅長溝通、EQ甚高的他 ,要為台電引以為傲的「工程師文化」進行一番大改造,注入一些柔 性色彩,也要讓台電對外更公開透明化。
楊偉甫與台電的淵源很深,他在經濟部次長任內常跳到第一線與台 電同仁一起解決地方抗爭問題,對台電並不陌生。出任台電董座之後 ,他對這家百年企業,也有很深的期許,除了在業務上跨入綠能、文 創、土地開發等多角化經營,在人才培育上也會更加著力。
以往台電最引以為傲的就是「工程師文化」,如此讓台電建立專業 形象,但缺點是工程師的養成,強調技術、論理,缺乏柔軟溝通身段 。「台電是工程師單位,講話都很直,有時候辦地方說明會,台電的 人和地方居民差點打起來」,楊偉甫笑著說,台電的員工都很可愛, 但是溝通是可以學習的,希望讓員工學會用更柔軟姿態溝通。
另外,台電亟需培養跨域人才。楊偉甫指出,台電家大業大,垂直 分工太細,細到不同系統間缺乏橫向聯繫,一直到決策時才整合,最 高階層有缺額時,也難找到兼具二、三個領域的跨領域人才。楊說, 需要長時間來改變公司文化,中間過程需建立平台,要讓中階階層主 管跨域學習,至少在同一系統裡面要跨單位整合,進行組織變革。
「搞文創」,也是台電變柔軟的方式。去年台電跨界參與台北夜間 藝術活動「白晝之夜」,將台電大樓打造成「電光馬戲競技場」,獲 得熱烈迴響。
搞文創、更親民
此外,台電委託藝術家在總部內外,設置了7大項裝置藝術,開放 大廳讓民眾休憩參觀;目前還在副樓舉辦古蹟主題特展,並以所屬古 蹟建築印製成新年月曆(見下圖),計劃製作杯子、杯壂、紙膠帶等 藝術品或大型送禮文創商品,連煤灰都能打造成戶外木塑座椅。凡此 種種,都讓台電在專業形象外,又散發出文藝與復古的氣息。
<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