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固定資本形成的成長率逐年下滑,公、私部門投資明顯遲滯, 台灣綜合研究院長吳再益昨(11)日表示,國內各部門投資都衰退, 台灣內需市場發展動能不足,技術資本來源不足,導致薪資不見成長 ,過去實質GDP年增率平均的6%,現在作夢也達不到,甚至4%都是 奢望。
台綜院財經論壇舉行「2015年台灣及主要國家經濟展望」產官學研 討會,公布台綜院版本2015年經濟預測數值,其中,明(2015)年實 質GDP估3.43%,較2014年的3.36%,僅多0.07個百分點,民間消費 成長預估和今年相近約2.77%,消費者物價指數(CPI)0.85%,躉 售物價指數則因國際油價下跌而呈現衰退1.58%。
台綜院創辦人劉泰英表示,國際油價大跌,讓貿易條件大幅改善, 航空、航海等交通運輸業獲利提升、投資增加,讓台灣經濟成長率在 今年仍看的到3.36%,優於去年水準,可是國內勞動階級並沒有感覺 經濟好轉,且消費者平減指數也偏低,經濟繁榮帶來的資本所得增加 ,遠高於勞動所得的比例,貧富差距愈來愈大,台灣中產階級正在消 失。
吳再益則就台灣總體經濟的組成要素分析指出,國內固定資本形成 的成長率逐年下降,2008∼2013年平均成長率僅約1980年中期的1成 ,各部門投資動能皆為衰退,尤其是公部門衰退最為嚴重。
身為台電董事的他也強調,最怕沒有核電,因為政府將因此沒有投 資,「沒有投資,國人吃什麼?」
台綜院昨天也下調今年實質民間投資成長,由前次在年中預估的4 .41%下修至3.97%。吳再益表示,考量下半年以來,新台幣走貶, 不利於廠商進口設備,且國際需求走低,也使廠商轉為觀望,對未來 景氣看淡。
加總公、私部門投資對GDP的貢獻度,台綜院認為,對比2000年前 平均水準約為2.6個百分點,2000∼2008年間平均水準僅約為2成,2 008∼2013年間平均水準更僅剩不到1成。
吳再益指出,台灣出口表現,各國景氣復甦不一,今年以來都有成 長,加上國際原油價格走低,預估明年實質商品及勞務輸出成長率也 有6.87%,略高於今年表現,但無論如何,內需及民間消費才是維持 經濟穩定成長的重要因素,源頭則是來自公私部門的投資成長。<擷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