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新契約保費去年12月出現戲劇性變化。由於金管會突然一連串的降利率及管制類定存保單動作,壽險業去年12月出現保單停售效應,單月預估衝出1,200∼1,300億元以上的新契約保費(FYP),讓全年新契約保費衝破1.1兆元,僅較前年衰退近7%。
去年因為保單利率已往下降,年初壽險業者原本預估會出現新契約保費懸崖,全年會衰退20∼30%,即減少2,000∼3,000億元以上新契約收入,但最後僅減少800億元左右的保費,業者說:「多虧了金管會的政策協助」。
至於今年雖然再傳出可能有保費懸崖,壽險業者表示,仍有商品可以因應,保費未必會出現大幅衰退。
去年底停售效應最明顯是富邦人壽,壽險業者表示,富邦人壽的末代躉繳七年期保單年化報酬率1.8∼1.9%以上,錯過去年就再也買不到,因此單月衝出295億元的新契約保費,但去年富邦人壽的新契約保費仍比前年衰退約15%。
國泰人壽則因提早停售明星保單、二年期繳費的美元終身壽險,1 2月僅衝出約180億元的新契約保費,全年則是以2,000億元左右排名業界第二;但以分期繳為主的等價保費(FYPE)來看,國壽去年全年應有750億元,排名壽險第一。
最後一個月讓市場「眼睛一亮」的是中國人壽及中信人壽,在停售效應推升下,中壽單月衝出172億元左右的新契約保費,全年則衝上 1,143億元,創下中壽歷年新高,較前年大幅成長66%。
中信人壽則是單月衝出133億元的新契約保費,不僅單月排名業界第四,且12月一個月的業績就占其全年的1/4強,中信人壽去年全年新契約保費約528億元,可排名業界第七名,且較前年成長53%。
南山人壽去年12月有約104億元的新契約保費,全年則為1,463億元,排名業界第三,但比前年衰退15%;去年新契約前五大除了中壽,其餘都衰退15∼25%以上,但整體壽險業新契約保費僅衰退7%左右。<擷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