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國銀海外布局除了強力鎖定大陸外,其他東南亞國家也成為國銀新戰場,只是觀察國銀一路以來選擇據點模式都是「亦步亦趨」,重複性相當高,很容易把台灣的流血競爭衍伸到海外;如果國銀想在海外找到新藍海,團結合作或許是可以考慮的方向,共同創造合作又競爭的良性關係。
為什麼國銀找據點沒辦法各自發展,而是大同小異,主要原因在銀行大多「跟著台商走」,布局策略和地點因而常不約而同,鎖定相同的地點或客群,這也讓銀行在國內殺價的習慣容易在國外重演,如果這種情形不改變,國銀只是從國內殺到國外,對獲利的助益恐有限。
以去年12月6家國銀大陸分行陸續開幕來說,第一銀行、國泰世華銀行、土地銀行都鎖定上海,彰化銀行、合作金庫則是選擇鄰近上海的昆山、蘇州,僅華南銀行選擇較南方的深圳。至於國銀第二分行更紛紛鎖定重慶、成都等地;海外布局則多數看上越南、柬埔寨。
包括華銀、兆豐商銀、合作金庫、新光銀行都評估在柬埔寨設點,越南則有彰銀和華銀準備將辦事處升格分行,想和在越南布局最深的國泰世華銀行、一銀和台北富邦銀行一較高下,搶台商生意。銀行跟著台商走固然沒有錯,但同樣的搶客戲碼一再上演,對國銀經營未必有利。
事實上,國銀在歐美據點,因當地聯貸案規模很大,往往合作大於競爭,還有銀行會互報好康,加上部分國家對價格嚴格把關,讓銀行維持一定利差;但一到大陸、東南亞,國銀面對台商客群就變了調,重新使出流血競爭的老把戲。如何去除積習,共同開拓市場,遠比選擇據點更重要。
<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