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亞集團從電線電纜業務起家,2012年時重新檢討企業定位為能源(電力)業,從此開啟新布局。沈尚弘說:「電纜是做能源傳輸,漆包線則是能源轉換,我們是從能源傳輸、轉換、儲存到管理。」儘管2013年一度投資離岸風電業務,兩年後因市場不成熟而退出,但大亞很快就鎖定太陽能領域。
從2015年開始,大亞開始投資太陽能電廠,沈尚弘投資經驗豐富,利用創投界常見的合資模式,邀請工程統包(EPC)廠商聚恆合作,大亞入股聚恆22%,同時跟聚恆一起投資電廠,讓聚恆投資15%股權,大亞出資85%,共同成為大亞綠能股東,藉此讓投資方跟EPC業者利害關係一致。
沈尚弘說:「我們興建跟持有電廠,不是建好就賣,所以很關心電廠的品質能否持續20年。」他強調,由於不買賣電廠,電廠的工程品質攸關投報率,找聚恆合作,除案場可委由信賴方興建,聚恆也能幫忙開發案場,大亞會支付開發費,以最有利標合作。
聚恆跨入布局,不僅替業主建置儲能系統當儲能EPC,自己也營運,是台電第一波得標的五家儲能自動頻率控制(AFC)輔助服務業務商之一,大亞更成立儲能子公司大亞儲能及協同儲能跨入儲能市場,沈尚弘透露,大亞也曾參與AFC競標,最後因文件少蓋一個章資格不符,「同仁被他念了半天,還好聚恆拿到」。
他說,目前協同能源可自行設計電池管理系統(BMS),整合通訊技術,替客戶做儲能維運,另投資能源物聯網新創聯齊科技,做能源管理。
大亞目標2026年儲能建置容量上看100MWh,並將加入電力交易平台輔助服務市場。談到儲能建置容量,沈尚弘分析,目標需要滾動式調整,原因是儲能必須有土地,當地有足夠的饋線容量可用,最終更需買到電池芯,這些都會影響儲能進度的快慢。
在電廠發電容量業務方面,大亞不僅自建,去年還買下大同的志光能源(台南七股)案場,因此上調發電容量近程目標,2022年底估將達200MW(百萬瓦),2023年初志光二期完成就達240MW,2023年底估達300MW,後續兩年期望以每年新增100MW的速度,2025年達500MW目標。
而志光這類發電廠將透過有台電核發售電執照的博曜電力轉供企業用戶,小型屋定型案場因單一案場發電量小,會積沙成塔,將在電力市場銷售。
另外,沈尚弘還強調,博曜一定會切入碳權交易市場,因為碳定價跟綠電價格有某種關聯性,台灣勢必要跟國際接軌,避免定低碳費被他國課徵懲罰稅。<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