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發展農電共生多年,已有部分成功案例,要成功達到環保、友善、創生、創富的多元共生境界實屬不易。太陽光電能源科技(BIG SUN)董事長羅家慶去年獲得農委會評選為優良農電,分享農電共生成功經驗。
羅家慶表示,覆蓋率、空間營造是友善的度量衡。簡單來說,50%覆蓋率是平衡發電跟土地環保的中心位置;另一個指標是空間營造,舒適的生活環境是大家生活的追求目標,太陽能板底下的立體空間也要成為各物種與工作人員的友善指標,太陽能電站有責任與義務創造更友善的工作環境及其他物種的生長存活空間。
科技帶來新的商機,BIG SUN以「iPV追日系統+雙面發電模組+架高兩樓」,用超級發電創造多方合理的投資報酬,及環保友善的環境,更多就業機會及更多農電或漁電,甚至普羅物種的生長環境,都是無可替代的有形與無形價值。
饋線是寶貴的資源,應該珍貴使用。太陽能發電是分散式能源,對於電力饋線需求殷切,若不重視饋線利用率,饋線容量將很快枯竭,對於太陽能的發展相當不利。國內再生能源電力產出低落,耗用公共資源的成本增加,應該透過提升單位發電能力來改善,專業的行政管理者應該更加重視高效率的太陽能系統,避免饋線枯竭。<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