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亞洲評價最高的「亞洲企業社會責任獎」23日頒獎,台電連三年獲得肯定,繼前兩年分別獲得「社會公益發展獎」及「人力投資獎」後,今年再以點亮十三層遺構及循環再生電力商業模式,首度一舉拿下「社會公益發展獎」及「循環經濟領導獎」雙獎肯定。台電表示,台電除持續確保穩定供電,也積極回應國際能源轉型及環境保護的趨勢,以自身力量回饋社會。
過去,台灣人對台電公司印象應該是帶給人們「光」與「希望」的企業。台電公司副總經理徐造華指出,台電早在民國70幾年就開始進行循環再利用,例如發電燃燒的煤所產生一年高達200噸的「飛灰」、「底灰」幾乎可以100%再利用,現在我們的想法是「推動循環經濟前,不循環不是更好嗎」?
零的思考不做就沒有必要循環
徐造華說明,「台電公司在評估一個案子時會做可行性評估,這時就要去思考做這件事有沒有必要性,若沒有必要性就不要做,不做就是零,就沒有循環的問題,是零的思考。若台電可行性評估階段後決定非做不可,接下來會思考如何去減量,最後才是循環再利用。」
循環再利用,台電也有其細緻的做法。徐造華說,循環不能只為去化而去化,要衡量循環過程中是否會造成浪費、消耗地球資源。若最後產生廢物不能再利用,台電公司也於2019年成立「線上電商-台電文創」,將台電廢棄產物經過設計後做成文創商品,如煤灰杯墊、礙子盆栽等,徐造華說,這幾年台灣興起文創風,台電廢棄物經過巧思設計後反而更受歡迎,因為每一個文創商品都有它的歲月故事,且獨一無二。
「台電好,大家就好」推動一廠一特色
台電除了協助各地電廠生態保育、循環再生,也致力於在全台各地發展社會公益,以2019年為例,大大小小的公益活動有2,534場,投入人數約8,942人,總時數高達46,925小時。台電也深入各電廠辦展覽,關懷獨居老人、協助中小學生課後輔導,現在也正在推展產業文化路徑,讓當地文化可以與地方產業、觀光結合,以上種種公益項目推展背後的想法是「台電好,大家就好」。
台電近年更集結公司內公共藝術、公關與文創單位籌組跨部門團隊,攜手業界知名團隊投入文化藝術領域,屢獲文化部文馨獎肯定;而台電首創以公共藝術活化文化資產推動的點亮十三層遺構,更在去年中秋夜點亮吸引萬人齊聚瑞芳,6月甫獲北美照明協會獎項,7月還一舉拿下名列世界四大設計獎之一「2020德國紅點設計大獎」的最大獎-最佳設計獎(Bestofthebest),亦成功帶動地方發展,如今台電再獲肯定。
以上種種公益項目推展背後的想法是「台電好,大家就好」。
陪伴台灣人超過一甲子的台電,從高階主管到基層同仁對企業永續皆有一致性的共識,徐造華副總表示,台電董事會有設立永續發展委員會推動台電ESG三大面向,當台電從上到下認真的做,亞洲企業社會責任獎的肯定,讓台電未來仍會持續認真做。<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