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寅集團7月2日傳出疑似詐貸案,13家銀行踩雷,金管會銀行局4日公布最新掌握數字,國銀總授信金額達73.21億元、總損失達39.49億元,損失最重前五大銀行為:台企銀(12.35億元)、王道(6億元)、元大銀(5.97億元)、合庫(4.84億元)、兆豐銀(4.77億)。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黃光熙表示,潤寅案在6月5日時就有6家銀行向金管會通報重大偶發事件,當時已調查13家銀行在潤寅的授信餘額及預估可能損失,當時是結算到5月31日,13家銀行總共授信餘額為79.91億元、預估可能損失則是39.6億元。
不過,在各銀行精算後,截至7月4日止,13家銀行的授信餘額為73.21億元,預估可能損失為39.49億元,占全體授信餘額比重達53.9%,也就是有逾半的債權都收不回來。
與潤寅往來的13家銀行,包括台企銀、王道、兆豐、元大、合庫、一銀、華銀、國泰世華、陽信、安泰、玉山、高雄銀及星展銀行。其中,已公告包括:台企銀(12.35億元)、王道(6億元)、元大銀(5.97億元)、合庫(4.84億元)、兆豐銀(4.77億元)、一銀(1.17億元)、華南銀(0.44億)。
為何這13家銀行中只有7家有重訊公告?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蔡麗玲表示,此次涉及的銀行有11家上市公司、2家公開發行公司,是否要作重訊公告,依法規是要看對股東權益、證券價格、公司繼續經營有無重大影響,各公司要自行評估是否有達到重訊公告標準,未公告的公司應該是未達重大性影響的要求。至於何謂重大性,蔡麗玲表示,因公司規模大小不同,每個產業特性不同,是否達到對公司股東權益、股價有重大影響,由公司自行評估。而此次公告的銀行主要是針對媒體報導的澄清。
蔡麗玲表示,有無達到對股東權益、股價重大影響,公司要自己評估,不是由股東判斷,若是公司判斷錯誤,證期局會去檢視其合理性,如果事後發現影響重大卻沒公告,就會依對公司發布重訊的規定,公司若有違規的話,可能會處以違約金、變更交易方法、甚至終止上市等。<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