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昨(4)日公布潤寅貿易商涉嫌詐貸案,13家債權銀行最新可能損失,合計39.49億元,占全體債權金額高達53.9%,等於預估有一半以上債權收不回來。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黃光熙表示,6月5日六家銀行向金管會通報重大偶發事件後,金管會曾調查13家銀行在潤寅的授信餘額及預估可能損失。
當初調查,到5月底,13家銀行對潤實及其關係企業的授信餘額是79.91億元、預估可能損失則是39.6億元。
金管會昨天再度了解13家銀行最新授信餘額及預估可能損失,到目前為止,13家銀行的授信餘額為73.21億元,預估可能損失為39.49億元,占全體授信餘額比重為53.9%。
預估可能損失最多的前五大銀行,依序是台企銀12.35億元、王道銀行6億元、元大銀行5.97億元、合庫4.84億元、兆豐4.77億元。
五家銀行的預估可能損失,合計已有33.93億元,占六成以上。
對於銀行在內稽內控方面有無疏失?黃光熙表示,銀行內部正處理中,等銀行提出報告後,金管會會再作處理。
潤寅往來的13家銀行,包括台企銀、王道、兆豐、元大、合庫、一銀、華銀、國泰世華、陽信、安泰、玉山、高雄銀及星展銀行。上市的有11家、公開發行公司二家,上市已公告的有七家,公發公司則沒有;有公告的銀行,主要都是針對媒體報導的澄清。
13家銀行中有些有做重訊公告、有些沒有,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蔡麗玲表示,依規定,是否公告要看對股東權益、證券價格有無重大影響,未公告的公司應是未達重大性影響要求。
至於何謂重大性,她表示,因公司規模大小不同,每個產業特性不同,是否達到對公司股東權益、股價有重大影響,由公司自行評估。<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