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原則敲定「系統性重要銀行」推動方案,將預告法規修正並公布我國系統性重要銀行名單,初估有五家,被列入者將採強化監理措施,包括普通股比率提高2個百分點等,大型系統性重要銀行可能出現增資潮。
根據資料,到第1季止,資產規模前十大銀行,依序是台銀、中信銀、兆豐、合庫、一銀、國泰世華、台北富邦、華銀、玉山及土銀。據了解,金管會篩選出的五家,有兩家公股銀行及三家民營銀行,都在前十大中。
金管會擬訂國內系統性重要銀行的篩選標準,據了解,對於政府100%持股的台銀、土銀,因已有政府信用在,將予以排除。
全球金融海嘯後,銀行「大到不能倒」受關注,這些規模較大的銀行一旦出問題,將引爆系統性風險,金管會研議參考國際作法,採取防範系統性風險的新措施,對系統性重要銀行,採取強化監理措施,避免出事時政府動用公共資金挹注。
官員表示,相關方案已大致完成,近期就會預告修正銀行資本適足率管理辦法,並公布我國系統性重要銀行名單,新措施明年上路。
依規劃,國內系統性重要銀行的篩選標準,包括資產規模、業務複雜程度(如衍生性商品交易量等)、關聯性(如同業存放款情況等)、可替代性(如存放款市占率等)等四面向。
被列入系統性重要銀行者,將採取強化監理措施,包括第一,提高普通股比率2個百分點,並給四年緩衝期。
第二,要求提出經營危機因應計畫,當金融市場出問題時,要如何籌措資金因應,先行自救等。
第三,強化壓力測試,一般銀行壓力測試,面對的不利情境是一年,系統性重要銀行會加壓延長至兩年。
以國外推動經驗來看,被列入系統性重要銀行名單,股東要拿更多錢來增資,有些股東不願拿錢,可能會處分海外機構等資產,縮減規模,以免列入名單;名單也會定期檢視。
目前國內這五家系統性重要銀行,普通股比率都在9%以上,換言之,未來就算加了2個百分點(現行普通股標準是7% )也一樣達標。不過,隨著業務拓展,資產會再擴大,若要維持合規,未來仍有增資需求。
據了解,原本金管會規劃金控及銀行一併推動,但金控下保險業國際標準尚未出來,因此決定先規範銀行。金控下子銀行被列系統性重要銀行,法定資本要求被提高後,金控的資本要求也會跟著拉高,對金控帶來增資壓力。
知情官員表示,近幾年政府財政不佳,因此金管會考慮排除政府100%持股的公營銀行台銀、土銀,不列入系統性重要銀行名單。<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