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副主委張傳章昨(29)日表示,國內期貨市場快速發展,提供投資人多元交易及避險工具,建構完整金融市場。展望今年,那斯達克100期貨與富櫃200期貨等兩大新商品,預計9月推出,期盼增添台灣期貨市場新動能。
由經濟日報與期交所主辦、政大商學院與期貨公會協辦的「從校園到職場-與期貨共創Future」校園講座昨天登場,張傳章以「期貨市場之新商品及新制度」為題,進行專題演講。
政大商學院院長蔡維奇指出,面對全球化、科技化的快速競爭,產業發展變化的速度也非常快,未來產官學應連結起網絡,帶入更多資源,為期貨市場的發展共同努力。
張傳章則表示,台灣期貨市場的發展背景,在於提供投資人多元的交易及避險工具,並遏止非法的地下期貨交易、空中交易、非法外幣保證金交易等,以建構國內完整的金融市場。
在商品規畫上,有鑑於國人較熟悉指數類標的,國內已適時推出美國道瓊期貨,近年來美股波動趨大,交易熱絡,2018年交易量及日均量分別達146萬6,111口及5,936口,較2017年大幅成長263.73%及138.59%。
張傳章表示,為滿足市場交易需求,今年9月將再核準期交所推出那斯達克100期貨與富櫃200期貨等兩大新商品,以提供多元交易管道及商品,達到服務實質經濟目的。
新商品特色方面,美國那斯達克100期貨,將提供投資人參與美國科技產業的便利投資及避險管道;同時,台灣期交所也將成為美國境外唯一掛牌那斯達克100期貨的交易所。
富櫃200期貨則是連動櫃買中心的「富櫃200指數」,以流動性加權,商品化可能性較高;若配合現貨市場推出相關權證、ETN 及ETF,可滿足套利及避險之需求,將符合市場需求,同樣將以小規模契約作為規畫方向
至於制度面,張傳章說,國內期貨市場夜盤交易已自2017年5 月15日上線,是台灣資本市場的重大突破,讓國內期貨市場交易時間與歐美市場幾乎零時差,交易人可於台股收盤後運用夜盤預先進行各種避險交易策略。
展望新制度,張傳章表示,今年將開始建置店頭衍生性商品集中結算機制;為提升我國店頭衍生性交易安全、效率及透明度並與國際監理制度接軌,主管機關積極推動期交法第3條修正案,並於2018年12月25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