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央銀行最新統計,五大壽險近年來持續拋售台債,持有台債比率每況愈下,今年1月起首度跌破兩位數,2月降至9.49%,為央行統計以來的歷史新低,持券金額更由2013年底的1.3兆元,降至今年2月底的5,202億元,五年多來金額「腰斬」、減幅達六成。
央行統計顯示,具有中央公債交易商資格的五大壽險,包括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南山人壽、台灣人壽與富邦人壽,近年來持券金額節節下滑,資深金融圈主管認為,壽險業大賣公債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實現獲利,彌補去年以來的鉅額匯損;二是國內債券利率太低,壽險資金「錢」進海外,或轉買債券ETF,以提高投資報酬率。
債券商主管分析,這兩項主因,其實都反映壽險業經營上的困境,因為「賣老債」,其實等於「賣祖產」,雖然可立即實現獲利、貼補巨額匯損,卻是寅吃卯糧,因為未來再買進的債券,利率都遠低於過去投資的債券。
回顧2010年底至2013年底,五大壽險持券比率均占公債餘額的四分之一以上,隨後一路下跌,2015年底跌破二成,今年起再度跌至個位數。
台債利率太低,是不受壽險業青睞的主因,目前10年期主流公債利率跌破0.8%,遠低於1年期定期存款1.09%水準,遑論動輒2%以上的保單利率。
壽險資金遠走海外尋求較高的報酬率,卻踢到鐵板,外匯避險成本居高不下,承作Swap(換匯)須付出2.6%~2.7%的成本,即使海外債券利率較高,但扣除避險成本後剩下多少?且壽險業若購買國際債券,期限通常很短、僅5年,甚至還有贖回的可能,屆時壽險公司仍需面臨很高的再投資風險。
債券商主管表示,近期壽險業有了新的投資策略,那就是大舉加碼國內投信發行以新台幣計價的債券ETF(指數型基金),據估計,2018年銷售逾3,000億元,其中六成來自壽險資金,包括國泰、南山、富邦人壽等都買了數百億元以上,新壽、三商美邦也買不少。
但金管會認為,壽險業大量投資國內發行的外國債券ETF,雖然是以新台幣計價,實際上卻是投資國外債券,依舊有匯率風險,只是隱含在投資報酬率裡而已,近期很可能會出手控管。
<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