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資金「淹脖子」。金管會14日公布,到今年2月底已掛牌48檔 債券ETF規模共5,121億元,其中壽險業投資有46檔,占基金規模的9 7.9%,且從去年2月底到今年2月債券ETF規模新增4,358億元,等於 全是壽險資金撐起該市場。
保險局發現,有多檔基金幾乎只有一個投資人,即一家壽險公司吃 下逾9成的基金部位,如南山人壽投資復華投信的六檔、群益投信一 檔債券ETF基金;台灣人壽投資復華的中國信用債及新光人壽投資新 光投信的二檔基金等,都是投資部位逾基金規模的9成以上,還有部 分壽險公司是投資逾8成,這些基金有「量身訂作」的嫌疑,外界也 批評壽險公司用此方式規避國外投資限額,且可操控基金配息方式, 調節損益。
由於立法院也開始關心此議題,擔心無流動性,保險局開始調查壽 險公司投資債券ETF的情況,目前有幾項腹案,即在計算資本適足率 (RBC)時,要求新台幣計價的債券ETF增加匯率風險係數6.61%,或 調整目前債券ETF的係數,目前為8.1%,再者是增加淨值控管指標等 。
但站在市場發展面的證期局副局長蔡麗玲則表示,基金流動性就是 變現容易度,目前有兩種方式,一是在ETF交易市場賣掉,一是直接 向投信贖回,債券ETF是追蹤指數,也就是一籃子債券,投資人若要 贖回時,投信就會將此一籃子債券賣掉,「絕對有足夠的流動性」。
針對投資人過度集中的問題,蔡麗玲表示,債券ETF募集成立初期 ,原始投資人會比較少,難免會有集中現象,但隨著投資時間愈長, 基金規模成長、參與者增加,集中度就會降下來。
<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