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金管會擔心壽險業匯兌風險過高,2018年開始限縮國外投資加計國際板債券額度,壽險業開始大量投資新台幣計價的外幣債券ETF(指數型債券基金),短期內即冒出近2,400億元的投資,遭金管會口頭警告「勿太over」,否則將祭出新的管理措施。
2018年國內外幣債券ETF規模急速增加到新台幣3,000億元,大部分是壽險業資金,如國泰人壽、三商美邦人壽均表示,會強化這部分的投資,來降低匯兌成本;南山人壽先前已投資700∼800億元,富邦人壽、新光人壽亦投資不少。
壽險業者表示,外幣債券ETF具有一定的流通性,且主要是投資美國債券,投資報酬率也都在3%以上,甚至更高,再加上是以新台幣計價,算國內投資,又不用進行避險,算是極不錯的投資標的。
據了解,目前壽險業投資新台幣計價外國債券ETF,在計算資本適足率時只算8.1%的風險係數,金管會警告各公司若投資太過集中,將要加計提匯率風險,即增加6.1%的風險係數,簡單來說,投資新台幣1,000億元,計提的資本將從81億元增加到142億元,增幅75%,投資太多的公司資本適足率將「馬上掛點」。
依法規,保險業投資這類ETF商品,最高可占其可運用資金的10%,依目前壽險業24兆元的資金,即有2.4兆元的投資額度,但金管會認為,壽險業大量投資國內發行的外國債券ETF,雖然都是以新台幣計價,實際上都是投資國外債券,依舊有匯率風險,同時這部分算在國內投資,壽險業有「假國內、真國外」投資,規避國外投資限額控管的嫌疑。
據金管會蒐集的資料顯示,大型壽險公司投資外幣債券ETF的投資金額從上百億元到數百億元不等,尚無公司破千億元,同時也沒有公司「敢叫」投信為其量身訂作單檔外幣債券ETF,但金管會有發現,部分外幣債券ETF有逾五成的資金來自某一壽險公司。
ETF投資算是「其他經主管機關核准」的商品,不是算在基金受益憑證,也因此2018年壽險業對受益憑證的投資前10月減少了157億元,但證券化加計其他經主管機關投資的部位,10個月用增加逾2千億元,餘額已首度超越一般基金投資。
金管會表示,已先進行「口頭警告」,表示監理機關已注意到這一現象,若投資太過份,將祭出進一步的措施,即會加算匯率風險係數,至於「勿太over」是否有畫出明確的紅線?金管會表示,仍會持續觀察,目前整體壽險業投資尚不到可運用資金的1%,仍願意給壽險資金一定的去化空間,不會馬上限縮。<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