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銀行、土地銀行近幾年將因資本不足,面臨海外設點「卡關」等困境;立法院預算中心報告指出,為提升資本適足率,財政部同意台銀及土銀近年盈餘不須繳庫,使繳庫歲入大幅遞減,但即使如此,還是沒能補足兩銀行的資本缺口,應儘速另謀因應措施,否則將衝擊銀行放款動能、讓兩大行庫海外設點「卡關」。
該報告指出,近年財政部所屬國營事業繳庫預算逐年遞減,自101(2012)年的140億餘元,遞減至108(2019)年的51億餘元,主要是104(2015)年度起,為提升台銀及土銀資本適足率,盈餘未辦理盈餘繳庫,使繳庫歲入大幅減少。
報告內容顯示,台銀、土銀為提振資本適足率,104(2015)年起均未編列繳庫預算,等於是104(2015)年至108(2019)年,國庫挹注350億元給這兩家銀行,但即使如此,預估109(2020)年底台銀與土銀的資本缺口仍高達121億元及214億元,恐無法以盈餘不繳庫方式予以補足,應另謀因應措施。
公股銀行主管指出,近幾年已向財政部申請增資,但均被刪除,雖然能透過盈餘轉增資,但速度較慢且緩不濟急,若真有申設海外據點的需求,會先發行次順位債以符合資本要求,但發次債有資金成本過高的缺點,對銀行獲利不利。
根據財政部資料,在不設分支機構情況下,兩家銀行在109(2020)年底前均無資本缺口;若需申設分支機構,台銀今(2018)年底雖無缺口,但明年底及後年底缺口為67億元及121億元。至於土銀,今年底至後年底資本缺口為91億元、189億元及214億元。
因應國際銀行資本管理趨勢,金管會規定,銀行應計算普通股權益比率、第一類資本比率及資本適足率,法定最低比率分別由102(2013)年的3.5%、4.5%及8%逐年提高至108年的7%、8.5%及10.5%,銀行若要申設分支機構,各類比率更須達最低法定比率,再加計2個百分點以上。
若無法達成各項最低比率,銀行現金分配盈餘及風險性資產成長將受限,甚至影響放款、 投資、轉投資及併購案執行,同時銀行也會「走不出去」、申設國內與海外分行遭「卡關」。
國內公股銀行競爭力節節敗退,金管會資料顯示,公股金控資產規模排名出現持續下滑現象,台灣金、兆豐金十年前分別位居第一、第三大,今年第1季,兩家都掉到前三大以外。
銀行主管指出,公股銀行的問題,早就是「老毛病」了,其中又以100%國有的台灣銀行、土地銀行最為嚴重。立法院預算中心指出,台銀、土銀資本不足只是其中之一,不僅僅影響其放款動能,還會使這兩家銀行,想申設國內外據點時動彈不得。
<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