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股金控資產與獲利成長逐年落後,財政部長蘇建榮7日在立法院財委會表示,民營金控如國泰金、富邦金、中信金都是因為有保險公司,資產才快速成長,會要求公股金控發展獲利第二引擎。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則說:「若要發揮綜效,民營化金控若有保險子公司,或許發展會更好」。
立委曾銘宗昨日在財委會質詢指出,2017年底金控資產前五大是國泰金、富邦金、中信金、台灣金與兆豐金,看2009年到去年底這八年資產成長率,開發金、元大金、中信金、富邦金、國泰金等都成長一倍以上,但公股金控成長率落後。
若以稅後淨利來看,去年獲利金額前五名則是國泰金、富邦金、中信金、兆豐金與元大金,曾銘宗說,過去20年公股金融機構獲利及資產成長速度逐漸落後,僅第一金控表現較佳,其次華南金,第三是兆豐金,要求財政部提出提振公股銀行或公股金控績效方案。
蘇建榮及顧立雄都表示,民營金控資產成長都是因為有保險公司,保費快速成長,因此可運用資金也大量增加,影響資產及獲利。
蘇建榮,公營或已民營化金控目前經營績效「比較差」,將要求提升管理績效,同時要發展銀行之外的第二獲利引擎;財政部已組成專案小組,將逐步提出改革方案。
顧立雄則表示,台銀、土銀等100%政府持股的公股銀,因有較多的政策任務,影響獲利能力,但台灣必須要有這種負擔政策性的銀行,若要發揮綜效,民營化金控若有保險,或許發展會更好,他支持公股金控積極評估併購。
顧立雄強調,從民營金控獲利及資產成長去分析,壽險公司貢獻相當大,因為銀行賺利差、手續費大家都差不多,只有壽險能有較大的成長空間。近年資產成長率較大的金控多數有併購壽險,如富邦金併ING安泰人壽,中信金併大都會人壽、宏利人壽與台灣人壽,元大金併紐約人壽,國泰金則承受國寶與幸福人壽,開發金收購中國人壽持股;同時就獲利面來看,在資本市場蓬勃時,的確也是壽險金控獲利較能暴衝。<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