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光電集團(BIGSUN)以iPVTracker雙軸追日系統,搭載雙面發電透光模組建構的「iPVBi-DualSystem」,發電量增加5成以上,成功發展出一地多用、架高多元共生應用解決方案;系統不受水陸地域地形限制的寬跨距打樁工法、高架設計,保留下方空間加值原有使用性,用於農、漁、畜牧業,甚至停車場,一地多用共生增值,頗受好評。
在政府2025年再生能源20GW目標下,經濟部規劃屋頂型太陽能裝置量目標為3GW、地面型則為17GW,所需土地約2.5萬公頃;盤點可用土地主要為鹽化土地、地層下陷、不利耕作區等,文蛤養殖池成為綠電優先推行對象之一。
日前工研院量測中心吳登峻組長率領水上型太陽光電系統標準與驗證工作小組參訪太陽光電集團位於雲林的架高農光大棚案場後,認為太陽光電集團董事長羅家慶大力推展「架高iPVTracker追日系統」與文蛤養殖結合應用的想法值得推廣。
吳登峻認為,由於iPVTracker的遮蔭效果可解決文蛤怕高溫之疑慮,再加上系統本身360度運轉的特點,可降低塵土於模組上的累積,因此,使用自來水或雨水即可達到模組清潔的效果,進而避免使用化學清潔劑。
在政府推廣太陽光電與農漁牧業者結合政策下,吳組長表示太陽光電集團提供農民、漁民及光電業者多元化解決方案,值得相關單位做參考。
吳組長進一步指出,持續推動農漁業者與優異太陽光電產業及結合業者相關技術應用為現今刻不容緩的任務。未來,建議企業可參考國際對於碳權交易憑證的模式,推廣電廠自發自用來減少台電的饋線壓力。
台西鄉養殖促進協會發言人蔡文志先生指出,台西在地居民對於政府推行漁光共生與農委會開放文蛤養殖池做示範場地,最擔心文蛤養殖池被規劃為綠能專區後,地目稅則是否有異動且造成原地主的負擔,並光電業者應要能提出真養殖協助的系統方案。
蔡文志認同表示,若使用架高追日型系統的架設,在設計結構上確實會比固定式系統減少樁柱的使用,因此很期待一地多用、架高追日系統的概念,希望政府或光電業者可以儘早完成實例案子,累積未來推廣上的分析數據,促進繁榮地方與漁民的經濟發展。<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