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昨(2)日正式啟動「配電系統強韌計畫」,5年內將投入162.5億元推動線路設備更新汰換,並引入變壓器負載監測與故障顯示器等新科技設備,目標今年停電減少約600件。
透過這次強韌計畫,老舊被覆線將更新長達4,612公里,等同台灣環島近5圈,更換逾18萬具變壓器(變電箱),另也會對更新設備建立一條龍式「產品履歷」。
經濟部昨天偕同台電召開記者會,宣示啟動「配電系統強韌計畫」。據台電的統計,全國停電件數實際上逐年減少,但是也發現,停電多發生在供電系統下游端的配電線路系統,而非發電、輸電端,這次強韌計畫特別強化配電系統源頭的「二次變電所設備汰換」。
由於二次變電所主要將輸電端特高壓電力轉換為較低的電壓,供一般工商、民生用戶使用,可說是民眾用電的區域樞紐。
其中,將更新130具變電所主變壓器、228具裝甲開關箱,預估投入金額達62億元。
經濟部長沈榮津表示,5月底聽取台電簡報時,就發現很多問題,例如鹽害、動物入侵電力系統、線路品質以及施工品質不良,均會造成停電,且台電為了節省經費,在鹽害嚴重易停電地區,使用150元的礙子做為絕緣之用,因此要求未來全面換裝價差10倍、但耐鹽害效果好的「高分子柱型礙子」。
沈榮津並指示台電,引進檢測新科技,強化預防性監測,讓「預防勝於治療」,台電將建制可監控線路狀況的饋線自動化開關,從每年新增400具提升到900具,並斥資2.3億把193個變電所智慧化。<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