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年將至,能源議題又再度成為熱點,面對空污、能源短缺等問題,藍綠應該放下政治盤算,務實面對能源轉型過程中,核電可以扮演的角色和定位。最佳解方,是讓核一、二、三延役,並把相關貯存場許可權回歸中央調度。
能源局昨日首度公佈至2025年逐年能源配比,從能源局規劃可以發現,至2023年前,燃煤發電占比都在4成以上,意味著全民必須忍受長達5年的陣痛期。
燃煤發電居高不下,主要原因就是核一廠1、2號機組分別將在今年底、明年啟動除役程序,供電量將減少6%。
也就是說,若核一延役,近幾年燃煤機組發電占比就能下降,就可無痛地進行能源轉型,同時逐步減少燃煤,可兌現我對國際減碳的承諾。
核一要能延役,燃料棒乾式貯存場將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台電核一廠乾式貯存場已完工,但要等新北市核發水保許可,台電才能向原能會申請乾式貯存場使用執照,燃料棒才能移出,移出時程約需9至12個月。
燃料棒移出後,台電才能進行除役工程或是替換新的燃料棒繼續發電。換言之,乾式貯存場若能完成,台電既可選擇如期讓核一除役,亦可讓其延役,進可攻退可守,完全操之在政府決策。
最務實的做法是,執政黨拿掉「核一、二、三不延役,核四不重啟」的神主牌,至少先評估既有核電機組延役方案,穩定近年供電、降低燃煤機組發電占比,並將水保許可權回歸中央調度。而在野黨,也應該放下精神錯亂式的杯葛。
試問,既要反空污,又不准核燃料棒移出,理性看待必要時核電可扮演的彈性調度角色,難道真的要「用愛發電」嗎?<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