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營銀行13%改革,工會力爭公保轉勞保做為配套。財政部所提出的國營銀行13%改革版本已進入拍板定案階段,知情人士透露,對於13%利率逐年降至6%的降率部分,原則上財部與工會大致已達成共識,但現在重點在於配套方案;其中,工會力爭讓國營銀行員工從原先投保公保改為選投勞保。
知情人士指出,財政部日前已正式發函給台銀、土銀,指示董總提出行員薪給制度與公務員脫勾的新版本,以此做為13%改革的配套,其中,由於三家國營銀行的現職員工48萬元存款也可採取13%計息的優惠存款也將取消,由於這部分每月等於可幫員工加薪超過5千元,一旦取消等同對現有行員減薪,衝擊很大,特別是基層員工受影響較大。
舉例來說,倘若月領3萬元,少了5千元,就等於減薪快2成;也因此,財部正規劃將取消的優存轉為每月入薪的薪給。至於如何調整,財部最快會在本月底前定案。
據了解,包括台銀、土銀、輸出入銀行等三大國營銀行工會,日前也一致向財政部爭取將員工保險制度從公保改成勞保做為配套,現在已成為三大國營銀行能否妥協財部所提出的13%年改版本最重要的一項條件,了解談判進程的人士指出,能否順利讓國營銀行員工改投勞保,決定權不在財政部,而是在人事總處及銓敘部。
相關人士指出,國營銀行工會所以力爭員工保險能「公轉勞」,主要立論點有三,一是公保下國營銀行員工得自行負擔35%保費,但其他銀行採取勞保的員工,卻僅要20%,而給付率方面,勞保為1.55%,但公保卻僅0.75%,但最後的給付水準甚至差一倍。
二是銀行員工本身也適用勞基法,也是勞工,但為何受限於「國營事業管理法」,僅能採取公保;三是民國94∼96年,為推動民營化,曾破例讓國營銀行員工選用勞保,代表已有前例可循,政府應趁著13%改革,讓員工保險回歸合理制度的建立,讓員工有機會選用勞保。
相關人士指出,13%配套措施如何訂定,恐怕成為最後能否讓財政部與工會勞資協商圓滿落幕的關鍵,除了讓國營銀行薪資與公務人員「脫勾」,從公保轉成勞保給付也是值得思考的方向。<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