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金融海嘯以來,在全球寬鬆的貨幣政策下,造就了一波資金熱潮 ,這股熱潮也自國際間吹至台灣,回顧2008年8月雷曼兄弟倒閉前, 台灣境內外固定收益型基金規模約為新台幣0.62兆,占總基金規模比 重僅17%,但截至今年4月底,規模已翻了3倍達到新台幣1.82兆,占 總比重來到34%,顯示在金融海嘯市場劇變的催化下,收益型資產已 成為投資人資產配置不可或缺的要角。
群益投信表示,儘管金融市場已從金融海嘯時期的谷底回復,然而 在當前仍相對低利的環境下,投資人追求孳息的需求依舊不減,在標 的選擇上,有別於過往受到關注的債券型商品,股債優勢兼具的特別 股更是現階段投資人既想追求收益、又想把握市場成長機會的首選標 的。
統計金融海嘯以來,全球主要收益型資產的累計報酬率,包括特別 股、高股息股、全球新興市場債、高收益債都有好表現,迄今的累計 報酬率都接近或超過1倍,其中以特別股表現最佳,海嘯以來報酬率 達137%、近3年為24%,表現完勝高收益債、新興市場債,市場規模 亦逐年增長。
群益全球特別股收益基金經理人蔡詠裕分析,目前特別股與高收益 債兩者利差已收斂至零軸附近,顯示高收益債的投資價值已不如過往 ,且特別股因為兼具普通股與債券的性質,持有者一般可獲得固定的 股息收入,即便是在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多數特別股仍持續保持配 息不間斷,然而當市場多頭、股價上漲時,也有機會賺取資本利得, 在當前景氣復甦、股市重拾投資魅力,但同時又有市場不確定性環伺 的環境下,可說是進可攻、退可守,提升投資效率的最佳利器。
<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