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櫃買中心統計,台灣企業利用公司債籌資的總金額自2012年以來大幅減少,可轉換公司債的發行金額也同步減少,今年的公司債發行金額恐不到2,000億元,將創近年新低。
法人警告,企業債券融資大減,與景氣不振、國內投資意願不足有極大關聯,也是資本市場的警訊。另一方面,國內的短期利率太低,中央銀行又降息,造成公司寧願向銀行融資,也無意發行公司債。
從櫃買中心的統計資料可知,國內公債的發行金額近年來都維持在6,000億元以上,但公司債的發行金額逐年縮減。
公司債方面,在2012年的發行金額高達4,073億元,是最近幾年來的高峰,自此則呈現逐年縮減的狀態。
到去(2015)年時,僅僅達到1,987億元,今(2015)年前八個月發行金額為1,195億元,與去年的總額比較,還差792億元。
現在看來,到年底前能否維持年度正成長,似乎並不樂觀。
根據券商債券部主管表示,公司債多為信評AA等級以上的大公司發行,台灣符合此信評的大型優質企業有限,較具代表性的如台電、中油、台塑集團、中鋼等,近年來都沒有重大資本支出,自然就沒有籌資需求。
最近除鴻海因投資日本夏普(SHARP)而有大量籌資需求而宣布發行公司債以外,民營企業的代表如台積電、電信三雄等則是資金充裕,較少發債。
正新集團以集台塑集團在9月才剛剛發行了5年期債券,殖利率大約在0.71%、0.68%之間,籌資條件並不比向銀行融資差,而且也滿足了一定程度的債券市場需求,但是相對來看,台灣目前多數大型企業主的發債意願仍然有限。<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