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一不重啟結果「全民埋單」。經濟部昨(13)日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評估核一1號機重啟機率低,決議「一次性認列」未用的放射燃料棒損失,令電價降幅被壓縮到僅剩0.09%,在幅度過小下,決定10月電價不調降。
核一1號機燃料棒損失成本一次認列,依照電價公式,等於每戶每月少降7元,民眾每戶1年因此少掉84元的小確幸。
這是新版電價公式上路,實施4次浮動調整以來,首次未調降,前3次反映燃料成本,共調降電價19.23%。這次原本因天然氣、煤炭成本走跌,國內電價仍有再降3%空間,但這次電費審議卻以不降收場。
經濟部解釋,主要是這次電價審議會同意「一次性認列」已經暫停1年10個月的核一1號機燃料棒損失。台電副總經理張明杰說明,核一1號機燃料棒即使移出也沒法再供其他核電廠使用。「考量目前情勢無法啟動機率超過5成,依照國際會計準則認列。」台電計算到2018年1號機除役為止,核燃料淨值與折舊合計51.01億元,吃掉電價部分降幅。加上預估未來油價走勢上揚,即使天然氣與煤下跌,降幅也只能縮為0.09%。
經濟部次長沈榮津表示,對每月用電330度的住戶來說,每戶電費月減不到1元,最後16位出席委員決定本次電價不調整。
不過昨也有出席委員私下表示不認同,該委員說,核一1號機的損失是否可以一次認列他持不同意見,萬一核一可重啟,現在就提列好像不太公平,為何不能分次認列。
10月電價不調降,台電因此會多收1.26億元電費,將撥入平準基金留存,與先前台電超額利潤335億放在一起,作為未來電價漲幅過大時平抑緩漲之用。<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