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美光以新台幣1,300億元,擴大持股華亞科,未來華亞科將下市,成為台灣美光100%子公司,這表示美光對華亞科很有信心,台灣跟美國沒有政治上的風險,整體來說,持支持且正面看待。
從過去台美合作經驗來看,雙贏的前例不少。美光在DRAM產業排名全球第三大,正和英特爾合作開發下一世代DRAM,號稱容量是現有的四倍以上。美光併購華亞科可望提高台灣DRAM技術的國際性,高階製程全面化,更快達到20奈米製程,如果美光能持續落地深耕,這次併購有機會成為新典範。
美光併購的消息一出,在美國評論方面,多數分析師也認為100%收購,可立即為美光美國母公司獲利帶來幫助,包括短期的實質營收,以及長期的版圖等。
另一方面,南亞科也將釋出華亞科股權的獲利,轉投資美商美光私募,南亞科將取得美光未來世代1x/1y奈米技術和產品授權的選擇權,擴展消費型、行動記憶體產品和車工規市場。從這點來看,南亞科和美光達到策略聯盟,對整體產業都有助益。
過去,台灣DRAM產業看似輝煌一時,但以力晶為例,缺乏自有技術,又因為銀行融資容易和政府力挺,多以高額權利金,向國外買技術、添設備,聯貸規模動輒500、600億,因此也缺乏憂患意識,沒有長遠的風險管理觀念。
當三星冒出頭,以領先台灣一至二代的技術、更高的投資金額、更大的產能規模和更低的生產成本,一下就把台灣打趴,就此一蹶不振。
企業和政府當時都慢了一步,也低估了崩盤的力道,宣告不治了,才死馬當活馬醫。後來,經濟部急就章推出政策,在2009年間,由政府出資700億元整併成立台灣記憶體公司,由聯電集團旗下智原科技董事長宣明智負責籌辦,卻仍在業界缺乏相互信賴感下,無法整合。
加上有富爸爸台塑當靠山的南亞科始終拒絕加入,美光也拒絕參與的情況下,內外皆缺乏奧援,終究不了了之,台灣DRAM產業也錯失一次整合的良機。
總歸來說,過去台灣DRAM產業失敗的主要原因,包括政府政策無法落實,產業內部意見分歧、山頭多,但各自規模又不夠大。
這次的美光併購案,我雖然持正面態度,但提出三個疑慮。第一,美光是否在台灣落實技術升級?第二,美光是否持續進行產能擴充?由於美光在全球DRAM市占維持20%多年,除非台灣成本優於全球,不然擴充幅度有限。
第三,也是市場最擔心的,100%持有華亞科後,增加美光靈活操作的空間,包括切割賣給紫光,或是直接遷廠到大陸,都有可能發生。
目前,台灣整體DRAM產能在全球的市占率不過8%左右,已經是低谷了,我們沒有悲觀的權利,如果透過這次美光併購華亞科,能將台灣倖存的DRAM基礎最大化,或許也是化危機為轉機。(本文由工研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陳清文口述)<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