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供電品質備受肯定,根據世界銀行《2016經商環境報告》指出,今年台灣在「電力取得」的指標中名列世界第二,成績較去年進步,配電工程時間減少兩天,在增列的評比項目「供電可靠度」及「費率透明化」中更得到滿分佳績。
世界銀行認為,穩定與可負擔的電力取得,對於經商環境是很重要,因此世界銀行對世界各大城市進行「電力取得」評比,以「建立於都會區之兩層樓倉庫,樓地板面積約1,300平方公尺,需用電力約140瓩且需施作約150公尺架空或地下線路」等假設條件下做調查,透過「程序」、「時間」及「成本」等三項因素,進行供電效率評比。
調查結果,我國為三個程序、22天、成本占每人國民所得比率為42.8%,今年評鑑指標更新增「供電可靠度及費率透明化」因素的品質評比,台電獲得滿分8分,四項因素綜合評比使該指標本今年仍維持第二名的佳績;第一名為南韓。
分析該項指標評比結果,我國申請「程序」項目之調查結果與去年相同,「成本」評比因國民所得上升而略微調降,作業「時間」由24天降為22天;而新增「供電可靠度及費率透明化」因素的品質評比獲得滿分。
以作業時間來看,在新加坡要31天,德國和香港28天,台灣只要22天,比去年的成績還少兩天,僅比南韓18天略遜。
而新增之品質評比,台電在監控停復電及停電扣減電費機制、電價資訊與電價溝通均獲世界銀行認可,該項取得滿分,使得「電力取得」指標維持全球第二名。
台電表示,台灣在電力申請的程序上與去年相同,但今年台電除有系統性開會檢討程序外,也主動與台北市政府爭取同意「台北市通案性配電管路工程第四類交通維持計劃書」,縮減交通維持計劃製作程序。台電指出,此項作業簡化後,台電如在供電作業上向台北市政府提出「道路挖掘許可」申請,可縮短外線工程的作業時間,總天數也從24天減為22天。
台電業務處副處長胡忠興指出,台電能獲得此殊榮,主要是由於有「企圖心」。
他解釋,台電在去年評比時就提供縮減程序的相關辦法,給評審單位做為參考,但評審怕台電「口說無憑」,不予納入評比。台電今年鍥而不捨,與台北市政府達成共識,在評比時出示市政府公函證明,終於成功縮短時程,也獲得評審單位「正面改革指標」的嘉獎。
《2016經商環境報告》是世界銀行在189個經濟體中,以開辦企業、申請建築許可、財產登記、獲得信貸、少數股東保護、繳納稅款、跨境貿易、執行契約、破產處理及電力取得等10項指標做為經商便利度之評比。我國總體排名全球第11名,較去年的19名進步八名。<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