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一群人受益」是群益投信的基本核心價值,身為創新價值的全方位資產管理業者,群益投信也忠於投資人所託付的每一分錢。一路走來,群益投信也成立屆滿20年了。
回顧投信發展歷史,1983年台灣第一家投信成立到現在,已經發展32年了,早期老4家投信時代屬寡占市場,也受政府保護了10年,到1992年開放,投信從4家增到15家,1995年開放外資可完全持股,也開啟投信百家爭鳴階段,群益投信也在1995年10月15日正式成立。
獨立經營
群益拚出一片天
群益投信陳欽源董事長說,回想公司成立之初,在1996年2月發行第一檔群益中小型股基金時,適逢台海危機,中共試射飛彈,募集過程極端艱困,幸好公司創辦人陳田文董事長及主要股東的鼎力支持,最終才以42億的規模辛苦成立,這段艱辛的創業歷程,他永遠記得,也常勉勵同仁不要忘記。
目前37家投信大約可分為外資、金控集團、獨立三大型態,各類型家數分別為18、17、2,獨立經營的投信在沒有金控或外資集團這些富爸爸撐腰,一路走來非常辛苦,投信中,真正始終如一獨立經營的,只有群益投信。
這20年來,群益投信的基金檔數從0至今36檔,基金規模從0至今有1,400億左右。同時也擁有許多業界唯一、第一的榮耀,如同業唯一一家基金規模連續15年達千億以上(2001年至2015年8月)、同業唯一一家基金規模連續12年資產規模穩居前三大,2001、2008與2011年底的資產規模則高居第一。同時自1999年迄今,更是榮獲海內、外82項大獎肯定。
績效表現
全方位投資專家
此外,群益投信也是從台股專家轉型為全方位國際投資專家,在基金績效上,群益馬拉松基金不但是淨值最高、同時也創下首檔投信基金淨值超過100元紀錄,在成立以來績效超過500%以上的9檔台股基金中,群益馬拉松、群益中小型股、群益店頭市場三檔基金表現出色。
海外基金部分,2006年9月成立首檔海外基金-群益亞太新趨勢平衡基金,至今海外基金已達24檔。
旗下的群益中國新機會基金,創下首檔歷年前五月績效超過100%的基金,其他如群益東協成長、群益印度中小、群益亞太中小等多檔海外基金,更是不遜於境外同類型基金績效表現。
掌握核心
讓投資人都受益
群益投信總經理賴政昇表示,只要能掌握核心競爭力,做出自己的特色,讓受益人滿意,都會有機會;所以重點還是建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如何找到優秀人才,retain這些優秀人才,為公司所用,紅海中更會凸顯自己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性,這也是我們群益投信20年屹立不搖的利基。
堅持信念與人才
群益董座陳欽源 成功掌舵手
推動群益投信成長的幕後推手群益投信董事長陳欽源說,「群益投信成立20年了,這20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而對30多年歷史的投信產業來說,過去這20年,卻可以說是我們投信產業史上所面臨最大轉型與挑戰的年代」。
陳欽源表示,從美國回來沒多久就加入台灣當時剛興起的基金行業,轉眼已30年,當時他是進入全球最大的富達(Fidelity)基金公司,就是從產業研究開始,也是台灣做產業研究後來當基金經理的第一代,所以非常清楚知道如何建構投研團隊、如何培養投資人才。
陳欽源欣慰的說,「我深刻了解投資績效的重要性與難度。坦白說,我們基金這個行業最難的倒不是一時績效的突出,最難的是績效的持續領先。持續性最難。所以,如果今天群益投信成立20年來能有一些基礎,持續領先的績效、良好運作的投研團隊就是我們核心競爭力的基礎,搭配風險管理及各部門的協同運作,才有群益投信今天的一些成果」。
被問及沒有金控背景的群益投信是如何成功的?陳欽源表示,群益投信最大的資源,就是「信念」與「人才」。這20年來,群益投信最感到欣慰的,除了持續保持好的產品績效、培育海外研究人才。
陳欽源強調,「滿足於過去和現在的人,一定會錯過未來」,群益投信不會滿足現在的成績,未來20年,群益投信會延續過去20年的基礎與信念,一步一腳印的追求成長,會朝向全方位的資產管理公司的目標邁進,也朝提供投資人從出生到退休,每個人生階段都有群益投信的陪伴,也讓一群人能持續受益。如果真的要講目標,就是公司一定要成長、要持續成長。<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