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益投信成立20周年,擔任董事長18年的陳欽源說,如果要問群益未來10年、20年願景,其實他從來沒有想那麼遠,畢竟未來一向難以預測,現在「只想如何把眼前的事做好」,繼續全力投入拓展海外基金市場,同時為感謝投資人一路相挺,將繼續堅持「讓一群人受益」的核心價值。
群益投信董事長陳欽源說,回想公司成立之初,在1996年2月發行第一檔群益中小型股基金時,適逢台海危機,中共試射飛彈,募集過程極端艱困,幸好公司創辦人陳田文董事長及主要股東的鼎力支持,最終才以42億的規模辛苦成立,這段艱辛的創業歷程,他永遠記得,也常勉勵同仁不要忘記。
群益投信成立於1995年10月,細數這20年來的成果,基金檔數從0到36檔,管理基金規模從0到1,400億元,基金規模破千億元至今持續15年,也是投信業唯一基金規模連續15年千億以上,唯一基金規模連續12年居前三大,其中2001、2008、2011年底資產規模均高居第1位;根據投信投顧公會2015年7月底數據顯示,基金管理規模1,374億元,居國內第2大共同基金管理公司,且是唯一連續10年稅後淨利達4億元以上,名列投信獲利前五大。
陳欽源強調,目前最想做的事,應該還是持續投入培養海外投資的人才,把這個平台建立起來;但這並非代表國內市場不重要,台灣是投信的根本,國內當然不能輕忽,只不過當務之急是海外人才荒亟待培養,也是群益繼續努力的方向與目標。如果真要說願景,應該就是希望有一天不止能做到「投資國際化」,更進一步達成「經營國際化」。
被稱做用跑馬拉松的精神來經營、擔任群益投信董事長18年的陳欽源,以他近30年的投信產業完整資歷,靠著堅強的持續力、耐久力、意志力,帶領群益邁向卓越20年,更堅持對受益人的一致性承諾;雖然其間經歷一整輪的經濟景氣循環,從亞洲金融風暴、網路科技泡沫、SARS疫情衝擊、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到近年來接連的歐債危機、美債降評、希臘債信等,尤其2005年的投信結構債風暴強震,他一再地展現過人決策,安然度過。
問他成功的撇步是什麼?陳欽源說:「在投信業界待得夠久,就會明白一個道理,基金從來不會有一步登天這種事!」以群益馬拉松基金來說,成立將近20年來,一路走來也並非一帆風順,但就是每天戰戰兢兢,完全沒有投機取巧。
群益馬拉松基金屬於一般票股型基金,為目前淨值最高的投信基金,曾創下首檔投信基金淨值超過100元的紀錄;並且在9檔成立以來績效超過500%的台股基金中就占了3檔,除了群益馬拉松基金之外,還有群益中小型股基金、群益店頭市場基金。
陳欽源表示,群益成立20年來,經歷國內外景氣風風雨雨,對於一路相挺的投資人深表感謝,因此未來群益一定會繼續極盡全力,創造最佳績效來回報,這也正是始終如一的核心價值,「群益」就是要「讓一群人受益」。<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