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益投信成立滿20周年,董事長陳欽源昨(15)日指出,群益投信會持續投入培育海內外研究人才,雖然投入資源很辛苦,但不能不做。
陳欽源昨日在「群益二十有成、再創卓越」20周年記者會上指出,台灣不論是電子業或金融業都是代工,沒有附加價值。但金融業的人才培養不能等,即使「動搖國本」,花的時間多,也必須自己來培育人才。
群益投信成立在1995年10月15日,陳欽源說,在1996年2月發行第一檔群益中小型股基金時,剛好碰到台海危機,中共試射飛彈,募集過程艱困,幸好公司創辦人陳田文及主要股東鼎力支持,最後還能募到42億元,他永遠記得這段艱辛的創業歷程,也常勉勵同仁不要忘記。
群益投信總經理賴政昇指出,大家想到群益投信,就想到是台股基金的專家,像群益馬拉松基金是國內唯一一檔淨值曾超過100元的台股基金。不過,群益投信從2006年開始耕耘海外市場,近十年來也繳出不錯的成績單。
賴政昇表示,群益投信已有24檔海外基金,在本土投信中海外基金規模排第一名,像是大中華、東協、印度等基金績效優於國內投信發行的海外基金,也不輸給同型境外基金。
群益投信目前的基金規模達1,400億元,在國內投信中排第二名,基金規模已連續15年突破1,000億元,是投信業唯一的一家。另外,群益投信基金總規模連續12年排前三大,其中2001、2008、2011年底都是第一名。就獲利來說,公司已連續十年稅後淨利達4億元以上,名列投信獲利前五大。
陳欽源從1998年擔任群益投信董事長至今,先前曾擔任中華投信副總經理、富達投顧總經理,在基金業已有30多年的豐富經驗,是從產業研究轉到基金經理人的第一代,非常清楚如何建構投研團隊、如何培養投資人才,也深刻了解持續維持投資績效的難度。
陳欽源強調,這20年來,群益投信最感到欣慰的,除了持續保持好的產品績效、培育海內外研究人才之外,大概就是平安度過2005年的結構債事件,以及1997年與2008年的兩次金融危機。
陳欽源指出,群益投信不會滿足現在的成績,會朝向全方位資產管理公司的目標邁進,做到提供投資人從出生到退休,每個人生階段都有群益投信的陪伴,也讓一群人能持續受益。<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