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鐵財務問題沉重,立委迭有收歸國營的呼聲,對此,交通部長葉匡時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高鐵是成功的工程案,卻是失敗的 BOT案,高鐵若國營化,在人事任用及營運方向須符合國營法規,服務效能將會大幅下降,應非各界所樂見。
行政院已審查提出獎勵民間參與交通建設條例修正案,將條例提升為法律位階,外界揣測是在為政府強制接管高鐵預作準備。但葉匡時說,這是預做準備,一旦台灣高鐵財務高度不穩定,政府不希望高鐵營運中斷,因此進行修法,避免因為台灣高鐵財務問題影響高鐵的營運。
高鐵與銀行業尚有特別股股息爭訟等問題,公司財務面臨嚴峻挑戰,葉匡時表示,台灣高鐵必須提出新的財務結構改善方案,並且要在今年底前定案執行,否則財務會出大狀況。
葉匡時比喻,以高鐵的財務狀況,就像在加護病房的病人一樣,今年底前若能重新調整財政結構,診治來得及的話,可以回到普通病房,要是拖得久、弄不好的話,「可能就會到太平間去了」,顯示高鐵財務重整,已到了非做不可的地步。
葉匡時找來對嫻熟財務管理的台灣期交所董事長范志強擔任高鐵董座,歷任長榮航空、海運高層的鄭光遠出任執行長,主要就是想透過范在財經界的人脈和圓融的手腕,能搞定五大原始股東,進一步解決高鐵多年財務的燙手山芋,他也特別感謝范、鄭兩人願意為國家「赴湯蹈火」。
為徹底解決高鐵公司財務問題,葉匡時表示,要求台灣高鐵公司在 3個月內提出財務解決可行方案,包括減資、增資幅度,增資增加泛公股比率等,但他強調,希望五大原始發起股東不要參與增資計畫,由公股及泛公股股東增資,以達政府實質掌控高鐵目的,最快今年底開始執行。
高鐵的五大原始股東,包括大陸工程、富邦集團、長榮集團、東元電機、太平洋電線電纜。
葉匡時指出,先減資、再增資,延長特許期,最後拚上市,將是高鐵改善財務的必走之路,交通部已與五大原始股東初步交換意見,「勸他們不要再認增資的股分」,畢竟高鐵一路走來,即使外界肯定五大原始股東對興建高鐵的貢獻,但對於增資是否圖利原始股東,仍存有疑慮。
針對高鐵增資額度,葉匡時說,最好由公股、泛公股銀行接手,可透過特別股轉為普通股後,另外再行增資。他坦言,增資者無論是誰,都會問到每年預期報酬率的問題,高鐵現階段營運很穩定,要算報酬率相對容易,但要設定多少報酬率、找什麼樣的資金進來,其中仍有技術性問題要處理。
而在減資方面,葉匡時坦言,民股之間彼此利益不同,就算五大原始股東願意配合,但光是協調誰減得多、誰減得少,難度就已經很高,加上高鐵有5萬多名小股東,占高鐵股份比重超過50%,也不是政府單方面下令就能解決問題。
他同時強調,台灣高鐵眾多小股東的權益不容忽視,而五大原始股東彼此利益不同,因此減資幅度不可能太猛,否則小股東們也絕對不會接受。
高鐵減資後的增資,必須伴隨延長特許期,但對於特許期要延長多久,葉匡時坦言「無法回答」,但他希望高鐵與交部長期爭議的事項,例如敬老、身障等愛心票不應由高鐵負擔,以及因921大地震之後,加強對建築物防震的要求,所增加的興建成本等,都能夠「一併處理」。 <擷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