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江宜樺昨(28)日親上火線說明,核四停工不等於停建、廢棄,也不涉及重大政策變更。他強調,行政部門已在合法框架下,做出最大讓步,盼以核四公投留給下一代選擇權。
針對核四封存、停工後,國內恐將面臨電價上漲、缺限電危機,經濟部長張家祝昨天表示,未來電價漲幅要視發電配比決定,不過,若是一座核電廠都不要,以能發電較穩定的天然氣廠取代設算,未來電價將漲四成。
近期經濟部也指示,台電在6月底前估算核四日後重新「啟封」所需成本,台電董事長黃重球說,一號機與二號機情況不同,需要精算。一位台電主管也提及,在美國曾有核電在封存十多年後啟封,耗費30億美元,仍比蓋一座新電廠便宜。
府院黨上周日做成兩決議,一是即日起核四一號機安檢後封存,二號機全部停工;二是儘速召開全國能源會議。為避免台灣重演2000年民進黨政府宣布核四停建,造成股市重挫,江揆昨天一早帶著副院長毛治國、張家祝與黃重球,一同對外說明。台股盤中由黑翻紅,昨天以小漲作收。
江揆表示,核四廠機組封存與停工,不同於停建核四,更不是廢棄核四,「停建、廢棄是指,現在、將來都不會用核四,等於是把過去投資的2,800多億元丟掉」,停工則是保留給下一代可以選擇使用的機會。
他強調,核四停工符合去年2月立院朝野協商共識,不涉及重大政策變更。當時朝野協商要求,核四廠僅可進行已發包或與安檢工作有關工程,其餘包括二號機應立即停工,據此,目前核四一號機尚在安檢作業中;二號機去年迄今都處停工狀態。
江揆形容,過去政院是核四安檢通過後,就做公投,但是現在政府明白說要「封存」、不會放置燃料棒,而且也無公投時間表,這已是政府做出很大讓步了。<擷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