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長張家祝昨(28)日表示,核四不發電,最快四年後就需面對分區限電,屆時調度方式將首重支援產業用電,民生其次。
核四封存,若無替代電源,將會在2018年出現限電風險。根據經濟部評估,高耗能產業如鋼鐵、石化、水泥、汽車產業將首當其衝。
除製造業外,官員透露,服務業用電量比製造業小,但北部供電原就吃緊,且工商業密集,桃園航空城未來缺電風險也增大。
張家祝說,他不定期主持排除投資障礙跨部會會議,以往土地問題為大宗,但水電供應隱憂已漸浮現,不僅國內投資可能冷卻,重大公共建設運作也有困難。
據了解,核四封存將影響製造業投資,尤其是電子業與機械業的投、增資意願。
若電力不足,民生、工業供電如何抉擇?張家祝說,工業用電占整體用電六成,電子業就高達五分之一,有些產業更是一缺電「就會垮掉」。他說,沒有產業,怎麼支撐民生?所以若限電,會優先調度供電給產業。
相關人士表示,工業限電除會造成重大損失之外,還會造成立即性工安及環保問題;限民生用電,較不會有大規模傷害。
張家祝表示,台電主管去年底就示警,北部變電所無法動工,導致北部地區今、明年供電有疑慮。由於電力調度環環相扣,除興建中用於舉行世大運的遠雄大巨蛋恐無電可用,也將影響捷運松山線及鄰近內湖、南港等科學園區;變電所興建不及,勢必得調度電力,但調度空間不斷受限縮,核四不發電,未來要從哪調電也是問題。
今年聖嬰現象恐再現,夏天用電拉緊報。
核四廠封存停工,核三廠一號、二號及核一廠二號機組歲修停機,台電大潭電廠一部發電機組原預定昨天歲修,台電緊急決定大潭電廠該部機組延後兩天進入歲修,大潭電廠六部機組全天更以每小時438萬發電量滿載發電,解決國內用電吃緊危機。<擷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