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控管類定存保單決心不變,今年首季將再出現新一波保單停售效應。壽險業者透露,2月雖有農曆年假,但單月新契約保費仍衝出近700億元,且3月隱約出現保單停售效應,主要是保險局要求3月底前進行保單利潤測試,不賺錢的保單都可能面臨停售、改款。
國泰人壽2月新約保費119億元,南山人壽有108億元,富邦人壽2月新約保費則是140億元,另外如中國人壽、新光人壽、中信人壽等, 2月新契約保費都較去年同期成長5∼7成以上,預估2月全月壽險新契約保費仍有700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3%以上。
今年前兩月累計新契約保費應有1,886億元以上水準,較去年同期成長逾6%,沒有如市場預期出現「保費懸崖」,壽險業者表示,主要是不少公司去年12月就推出改款的保單,目前在銀行通路仍是有一定的銷量,但這些保單3月底前利潤測試可能無法過關,估計3月仍會再有一波保單停售效應。
金管會全面控管類定存保單,首先是各幣別繳費期間在3年以下,保單責任準備金預定利率全數調降1碼(0.25個百分點),躉繳6∼7 年養老險今年投報率都不高;另外利變年金也要求解約費收取年期延長到6年,利變年金及萬能壽險不能有費差損等。
第三招是所有公司必須在3月底前完成保單利潤測試,依各公司過去平均三年的投資報酬率決定利潤測試的折現率,投報率最佳的公司最多加1%,以10年期公債利率來看,頂多用2.4∼2.5%來折現,計算保單是否有獲利,業者表示,現在很多躉繳、10年期以內的保單都無法過關,可能面臨停售。
今年元月因去年底停售效應遞延,讓首月新契約保費仍有1,186億元,2月衝上近700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三成,業者預估3月仍有一波停售潮在蘊釀,讓首季新契約保費可能會衝上2,700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保費懸崖可能要第2季才會比較明顯。
今年前2月新契約保費成長幅度,如中壽、新壽、中信人壽、富邦人壽都有5成到2倍不等的成長,國壽、南山則是微幅衰退。 <擷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