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公會昨(19)日確定組成公共工程投資平台,由壽險公會理事長許舒博及7家壽險公司組成談判小組,主動與各政府部接觸、協商可能適合壽險資金中長期投資的項目,並設計成股權、債權、證券化等商品。
許舒博表示:「單是壽險業閒置資金就有7,000∼8,000億元。」
壽險公會討論認為,例如直接投資股權的BOT案、可設定債權抵押、發行建設公債、證券化、成立特殊目的公司(SPC)等方式,都可以引導壽險資金投入公共建設。
其中8人小組將由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南山人壽、新光人壽、中國人壽、三商美邦人壽、幸福人壽及許舒博共同組成。
同時將有幕僚小組先行收集相關資料及評估,8人談判小組主動與政府溝通後,帶回相關投資案,交由項目評估小組及投資報酬率評議小組進行後續研究。
談判小組及其幕僚小組預計7月底成立,8月即會主動出擊,與公共工程會、經濟部、金管會及行政院等主動溝通,希望引導壽險資金投入政府公共建設,例如高速公路證券化、台鐵再造等,許舒博並保證:「壽險業只投資、不會去主導營運。」
許舒博強調,政府資本門支出被刪減10%,公共建設投資缺乏中長期資金,壽險業先前是被動參與競標,未來將主動出擊,與政府部門共同研究是否有些不適合公開競標、但急需中長期資金投資,且屬性又符合壽險業投資需求。
許舒博表示,100∼200億元規模的案子無法讓所有壽險公司共同參與,必須協商出更大金額、不可能由一家獨立競標的投資案,讓壽險業能「雨露均霑」。目標是讓壽險業帳上可投資公共工程的7,000∼8,000億元資金可有效去化。
許舒博表示,這項投資平台的成立,是希望與政府主動溝通,用最短的時間發展符合壽險業專案運用及公共投資辦法的投資項目。
且「壽險業能投資的項目,其他人未必能做得到」,整套平台也將向金管會及公共工程會溝通。<擷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