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湖廠辦價格頻飆新高,但租金始終拉不高,投報率被壓縮,偏愛「收益型不動產」的壽險業者,紛大嘆難尋投報率3%以上的內湖廠辦,商仲業者分析,內湖持續釋出新建廠辦,供給量大,雖有不少企業棄租市區商辦、轉進內湖廠辦,但因選擇性多,若又遇上老地主本身持有辦公室,常會低價搶租,造成「價格破壞」的亂象,都讓內湖廠辦的租金低檔盤旋,目前整體大內科區塊,空置率甚至高達26%。
自今年5月17日,富邦人壽買下新壽擁有的漢諾威大樓之後,內湖廠辦的交易就陷入僵局,4個多月來,內湖廠辦僅成交3個小案子,成交金額在4億元至27 億元,且買方是緯創、友勁等科技公司購入自用,以往壽險業者動輒砸下30、40億元,大手筆收購內湖廠辦盛況,如今已不復見。
全球資產管理公司主任王維宏分析,市場上仍認為內湖廠辦有前景,因此出售的人少,而現階段要出售的標的,多是無承租方的新大樓,對於偏愛「收益型不動產」的壽險業者來說,買下後還要想辦法出租,投資報酬有風險,因此紛打退堂鼓。
另如租賃條件不佳、屋主底價開太高,皆是導致內湖廠辦乏人出手的原因。例如8月初內湖五期1,838坪土地流標,因底價27億5,850 萬元過高(土地每坪底價150萬元,高出行情135萬元),且工商混合區土地只能用於廠辦、不能蓋住宅,未來蓋成廠辦大樓,加計土地、建築等成本後,出售價格約每坪47萬元至50萬元,遠高出當地行情每坪35萬元,因此流標收場。
也有屋主雖提出「售後回租」的條件,看似可享穩定收租效益,但租賃條件不夠優,屋主售後回租、卻只願承租3年時間很短,若不幸臨時解約,又要另尋承租方,因此仍有風險,壽險業者不輕易出手。
此外,內湖廠辦的建造品質、機電設備皆稱得上A辦水準,但租金約每坪1,200元偏低,卻是C辦水準,王維宏指出,內湖廠辦持續開發新大樓,滿租的速度不及建蓋的速度,供給過大就會造成租金低檔盤旋,連帶拉高空置率。
<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