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昨(7)日宣布成立「高安全性鋰電池STOBA聯盟」,並
揭示「高安全性鋰電池STOBA 識別標章」,帶領台灣電池產業,
搶先布局新興電動車市場。
工研院將結合電池產業上中下游20家廠商,協助台灣電池產業擠
進全球前三大,建立鋰電池高安全標準,目標在2020年前創造
1,500億元投資,及5萬人就業機會。
新普科技董事長宋福祥指出,新普是全球最大的筆記型電腦
(NB)電池供應商,過去十年憑藉著技術、品質及團隊的努力,
成功達成世界第一。未來十年,新普要全力攻高功率電池市場,
也要站上市占率第一的位置,這是新普的雄心。
工研院院長李鍾熙表示,政府積極推動綠色新政,發展綠能產業
,工研院為加速協助國內產業進行轉型與升級,提高優勢與競爭
力,積極發展電動車與鋰電池綠能產業。由於2020 年電動車與鋰
電池全球產值將至少達到1.5兆元,工研院將協助台灣廠商,掌握
這一新興產業機會,創造新商機。
台泥暨能元科技董事長辜成允表示,電池是一項相當複雜的產品
,各項技術都在持續進步中。能元已率先技轉工研院的高安全性
鋰電池STOBA,並規劃今年第四季量產STOBA車用電池。「
STOBA聯盟」成立,堪稱是「歷史性」的一刻。
工研院整合國內電池產業上、中、下游業者,共有:新普、能元
、有量、威力、精極、動能、興能等20家廠商參與,是國內電池
產業大規模的水平整合,希望能讓聯盟廠商有一合作、對話平台
,並順利切入全球車廠的供應端。
工研院創新研發的高安全性鋰電池STOBA技術,在2009年獲得全
球百大科技獎後,已經受到鋰電池與材料大廠A123 System、電池
大廠Panasonic關注,並展開洽談,尋求合作可能。
聯盟召集人工研院材化所副所長彭裕民表示,為協助台灣電池產
業發展,研發團隊將持續開發更安全的鋰電池技術,也讓廠商能
儘速建立,高安全性STOBA材料與鋰電池製造生產能力。
<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