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昨日宣佈成立「高安全性鋰電池STOBA聯盟」,邀集
包括台泥集團轉投資的能元科技、電池大廠新普、有量等國內電
池廠,提前佈局電動車電池市場。工研院表示,車用鋰電池用量
是消費性電子產品的上千倍,商機龐大,預估2020年以前將可創
造1,500億元投資規模。
工研院材化所副所長彭裕民指出,一部2,000C.C.的電動車約
用到6,000顆電池,用量遠大於手機、筆電等消費性電子,商機不
容小覷,但目前鋰電池仍有部份可能出現過熱等安全問題,潛在
危險機率約為百分之一,換言之,以車用鋰電池的龐大用量,大
約200部汽車就有可能有一輛出現狀況,安全問題是發展車用鋰電
池的首要重點。
彭裕民指出,工研院研發的STOBA高分子材料,去年獲得全
球百大科技獎,其添加在鋰電池可形成防護膜,功用形同保險絲
,一旦電池過熱或遭外力撞擊,STOBA可產生閉鎖效果,避免電
池短路,大幅提高鋰電池的安全性。
彭裕民指出,工研院已將STOBA技轉給能元、有量、威力、
精極等廠商,工研院並進一步集給國內上、中、下游廠商,是國
內首次電池產業大規模水平整合,藉此提高經濟規模,以及研發
能量,協助推動國內電池業者進入全球前三大。
電池龍頭大廠能元已與工研院展開合作,能元科技董事長辜
成允指出,目前已開始試產,若客戶接受度高,預期最快2、3個
月後可以進入量產。辜成允指出,STOBA樣品已出貨給新普等策
略夥伴測試。
此外,彭裕民指出,國外電池大廠A123 System、Panasonic也
高度關注STOBA的發展,已與工研院洽談,尋求合作機會。彭裕
民指出,工研院下一步將推動「高安全鋰電池STOBA 識別標章」
,建立電動車安全規範,此舉將有助加強颱灣電池產業與國際大
廠的差異化。
<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