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台灣資本市場過去幾年來持續進步當中,但近年來成長速度
似較港韓交易所等競爭對手相對慢了一些,因此仍有必要檢討改
進。
雖然包括台灣證交所、櫃買中心、集保與期交所等四大機構個別
條件較其他國家類似機構比較並不遜色。但要擁有國際競爭力,
希望未來證券期貨單位四合一整合能真正走向「企業經營」的態
勢,從價值鏈角度,在發行、上市、交易、結算各個環節提供更
有效率與競爭力的服務,並因提供服務而收取相關費用,吸引更
多人參與與付費,並享受服務。
但這一點在台灣卻還沒有辦法完全做到,因為國內的法令,無論
是證交所、期交所或是相關單位的管理規則等法律規章,還是架
構在相關機構去維持很好的市場,完善的規則等還是以「管理」
導向為主,雖然近幾年已較偏向「服務」導向,但企業經營的成
分仍然比較少。
另一方面券商競爭力也是要考量的問題,香港證券市場前15大券
商通通都是國外券商,從香港、新加坡甚至日本的例子可發現,
走向國際化開放腳步,本土券商勢必因面對強大的外資券商競爭
,導致可能越來越吃緊的局面,而不得不迎戰有錢、有人又有商
品的歐美國際大型券商的嚴峻挑戰。
因此,國內資本市場如何提升競爭力,除考慮機構的整合外,另
一方面宜考慮業務上如何整合,讓各機構間業務流程縮短、合作
更緊密,讓市場參與者在資料庫上共享訊息。對參加人而言,不
必區分證交所還是櫃買或其他單位,讓彼此連繫介面夠順暢,並
降低各機構間作業障礙,另外IT資訊系統的及早更新與升級對業
務面來說也非常重要,愈早做代價愈少,未來委託與撮合制度必
須要與國際接軌且多元化,這種種問題都需先花時間全面且長遠
的規畫出一致方向,執行時可以少走冤枉路。
<摘錄經濟A15版>